利,是由赵德秀给予大宋。
望着帐外众多欢呼的朝臣,王仁瞻岂能猜不出他们的心思?
而这一战之后,赵德秀会在朝野上下获得多大声望,几乎是一件可以预见的事。
他成长的太快了!
快到让人招架不住,快到让人心生寒意。
寒意渐生,王仁瞻立时回头看去。
楚昭辅一向足智多谋,又颇有静气,王仁瞻想看看楚昭辅对这一事的应对。
而在王仁瞻的目光中,他发现了楚昭辅的额头上,正不断地冒出着汗水。
报捷的话音,尚在帐外飘荡着。
帐外的欢呼声,如滚烫的热风般,正一阵阵冲击着楚昭辅的内心。
“好热呀!”
楚昭辅下意识地说道。
这闷热的感受,配合上赵德秀火烧伏牛山的举动,让楚昭辅产生了一种错觉。
这一刻他好似成为了,身处伏牛山中的一员。
当一错觉产生后,一向有静气的楚昭辅,又怒又惧的将手中毛笔硬生生折断。
局势发展到这一步,让他还怎么有静气!
跑着跑着,石守信拉着吕端离御帐已越来越近。
一路上跑来,石守信竟丝毫不觉得累。
这得益于他本身强悍的身体素质外,还得益于石守信这一刻的内心想法。
他脚下的这条路,通向的仅仅是御帐吗?
不,他脚下的这条路,还有可能通向的是太庙呀!
若能入太庙,子孙后代享益无穷,这哪一位臣子能忍得住?
在不知跑了多久后,石守信终于来到了御帐外。
御帐他是不敢闯的。
面对着迎上来的殿前班直,停下脚步的石守信先是大口喘气了好一会。
见御帐近在眼前,石守信鼓起最后一口中气高声大喊道:
“潞州大捷呀陛下!”
虽不敢硬闯御帐,然他汇报捷报时大声点,这总不能算罪过。
喊完这一句话后,石守信就彻底腌了。
石守信的声音早已沙哑,可帐内的赵匡胤,还是认出了他兄弟的声音。
一听是关于潞州的捷报,赵匡胤先是震惊,然后哪里还能坐得住。
一道伟岸的身影,很快在诸班直的拱卫下走出帐内,来到了石守信身前。
“潞州大捷?
太原郡侯收复上党了吗?
你别喘了,快说!”
赵匡胤来到身前后,见石守信还在努力的回着气,忍不住不满地催促道。
在赵匡胤的催促下,石守信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