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以皇帝刘钧为首的一派,是很倾向于出兵的,这源于他与后周的国仇家恨。
北汉起源于后汉,北汉的开国之君刘旻是后汉开国之君刘知远的弟弟。
周太祖郭威本是后汉的辅政大臣,却通过一场军事政变篡夺了后汉的基业。
以上是国仇。
家恨是刘钧的亲兄刘赟死在了郭威手中。
国仇家恨在心,北汉皇帝自刘旻开始就对后周恨得牙痒痒的,现在后周虽然灭亡了,可大宋是通过禅让的方式,接过了后周的一切。
自然而然的,刘钧对大宋有着天然的敌意。
而北汉朝中反对出兵者,以左仆射赵华为首。
赵华是河东本地人士,他反对出兵的内心理由是,当年的高平一战北汉不仅大败,甚至还让周军反攻至太原城外。
这导致本地士族在那一战中损失惨重,这样的悲痛过往,赵华觉得他不想再经历第二次。
当然明面上赵华的理由很正大:“李筠轻率无备,不足以与谋。”
本来纵算有着赵华等本土势力的反对,刘钧有皇帝之尊亦足以压制,然就在刘钧逐渐占上风之时,一道惊人消息传到了太原城内。
“宋帝赵匡胤亲征!”
历史上赵匡胤并未一开始就打算亲征,可今世为了考察赵德秀,赵匡胤打算一开始就亲率一路大军平叛。
一听到这消息,北汉满朝上下都有些瞠目结舌。
当年高平之战后周军反攻,一路率军从泽州打到太原城下的便是赵匡胤。
想起往昔之事后,支持赵华的人变得越来越多。
眼瞅着反对派越来越多,不甘心放弃良机的刘钧,让人召来了刘旻留下的刘继业。
刘继业在后世有个更响亮的名字——杨业!
刘继业原名杨重贵,少年时就跟随北汉世祖刘旻,深得刘旻宠信,刘继业这名字就是刘旻赐的。
早年时间刘继业一直镇守代州,数次成功抵御契丹入侵,在边疆有“无敌”之美称。
后因功累迁为代州防御使,刘旻去世前,特地将刘继业召回太原拜为侍卫司都虞候。
因北汉未如后周般改革过军制,北汉的侍卫司就是战力最强的禁军。
刘旻有这安排,便是让刘继业帮刘钧保驾护航的。
当然刘旻留下的保皇将领不少,可刘继业是当中最出名的一位。
在新一次的朝会召开后,刘继业便当先而出,对着赵华指着鼻子叱喝道:“尔等深受先皇之恩,难道不知先皇驾崩前,最遗憾的就是不能还于旧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