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的历史中,明明赵德昭已经成年,可赵匡胤却一直不迟迟大力培养他,想来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嫡长怯弱之殇,给赵匡胤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在心中狠狠吐槽了一下前身后,赵德秀知道眼下他的当务之急,是必须要重拾赵匡胤对他的信心。
唯有做到这一点,他为嫡长子的身份优势,才能在无形中发挥到最大。
想到这里,赵德秀对着赵匡胤深深一拜随后问道:“父亲真以为,孩儿是怯弱才哭劝父亲放弃举事的吗?”
今日赵匡胤在大事将举迫在眉睫之计,还选择见赵德秀,那就说明他是愿意给赵德秀机会的。
正如赵普所说:终归是父子。
可让赵匡胤没想到的是,他并未等来赵德秀的解释,反而是等来了赵德秀的反问。
这让赵匡胤一时之间觉得有趣。
看着身前相貌颇似自己,但貌似却并未继承自身坚毅性格的长子,赵匡胤从鼻间重重地哼了一声。
“你且说来。”
虽是一声冷哼,可赵匡胤言语间的疑惑情绪是不加掩饰的。
见已经成功引起赵匡胤的好奇后,赵德秀整理好自身的情绪,还未开口之际,他的眼眶便渐渐通红,开口之时,话语中更是带上了几分哭声。
本来赵匡胤向往就最不喜赵德秀怯弱的姿态,见赵德秀故态复萌,赵匡胤下意识地想开口训斥,岂不料赵德秀接下来的话直接让赵匡胤的态度直接软了下来。
“两年前的这一日,母亲于府中病逝。”
赵德秀口中的母亲,指的并非王氏,而是与赵匡胤结发十余年的发妻贺氏。
不知道是有心还是无心,赵匡胤选择兵变的这一日,正是当年贺氏逝去的同日。
十余年结发之情,以赵匡胤的秉性如何能忘却?
而紧接着赵德秀的话,更让赵匡胤心中对赵德秀的怜爱之心大起。
“母亲病逝那一年,孩儿不过年方十三,生母病逝是何等锥心之痛?
孩儿尚处于这等悲痛中,却惊闻父亲要行死生大险之事,孩儿感念至亲安危,怎能不举止失措?
孩儿惟念父亲一生安康,孩儿更不想在少年之际,便有俱失双亲之痛!”
说到最后,赵德秀早已声泪俱下。
赵德秀泪流满面,赵匡胤也没好到哪里去,此刻的他一脸悲苦之色。
在赵德秀的提醒下,赵匡胤才恍然醒悟,眼前的长子是一位早年丧母的可怜人。
另外赵德秀的话语,至少从情理上可以完美解释了,为何之前他会阻止自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