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六房阅卷官当众复核荐卷,主考官予以裁定,同时对一些争议卷展开辩论,由此确定最终入选的一部分答卷。
考生们连考三场艰辛异常,但是考官们评判的重点在于第一场四书五经题,一般而言此场权重超过七成,只有两份答卷的水准难分伯仲,才会进一步复核二场答卷,劣者便会降等。
因此春闱会试一直有首场定生死的说法。
合议结束之后,考官们才会去搜落卷,防止遗漏英才。
十二日,辰时二刻。
至公堂。
薛淮来得不早不晚,他身边是一同前来的高廷弼,后面两步之外跟着柳彧。
六房阅卷官聚齐,两位主考官孙炎和岳仲明随即出现。
“这段时日诸位都辛苦了,我们就直入正题罢。”
孙炎坐在主位,平淡的眼神扫过十八位同考官,没有刻意在薛淮面上停留。
书吏们将分门别类整理好的数百份荐卷,放在同考官们身前的桌上。
气氛忽然有些紧张。
孙炎和岳仲明身为官场老人,很多年前便经历过这种场面,因此他们坐得十分安稳,但是对于十八位同考官来说,这是他们人生当中第一次在科举场上亲手决定他人的命运,而且也是很多人唯一的机会。
除去少数翰林,余者很难第二次担任会试同考官,至于主考官这个职位……显然不是一般人能够觊觎的位置。
等书吏们分发完毕,孙炎平静地说道:“便从《春秋》房开始。”
《春秋》虽非五经之首,但是近几十年来一直是大燕科举考场上最热门的选择,孙炎这个安排自无不妥。
坐在旁边的岳仲明面色如常,心中自然冷笑不已,他现在很期待一会这位孙阁老脸上的表情。
高廷弼和柳彧对望一眼,没有任何动作。
薛淮没有退缩,他在其他考官的注视中缓缓起身,朝孙炎拱手道:“阁老,下官在核卷之前有一个请求。”
孙炎意味深长地看着他,这段时间他通过高廷弼的汇报,已经大致了解薛淮的进度,这位才情横溢的翰林确实能力强悍,从近千份答卷中逐渐查出蛛丝马迹,即与岳仲明有着关联的几位考官的荐卷存在问题。
他微微颔首道:“薛侍读但说无妨。”
薛淮不疾不徐地说道:“下官想请范总宪来此旁听今日之合议。”
场间肃然一静。
众人神情凝重地望着薛淮,不知这位探花郎又要弄出什么风波。
也有敏锐之人发现,薛淮这会称呼范东阳的本职,即都察院左佥都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