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仲明心里却骤起犹疑。
他想起进入贡院之前,去拜望首辅宁珩之的时候,对方曾经隐晦地提醒他,天子看重今科春闱,最好不要有私相授受之举。
岳仲明理解首辅的谨慎,但是春闱取士三百余人,他不过是顾全人情世故才关照十几人而已,于大局又有何妨碍?
此刻再想到宁珩之的话,岳仲明忽觉隐约有危机浮现。
他默然片刻,终将心事按下,如今已是箭在弦上,他不能畏首畏尾。
……
天光微熹之时。
薛淮缓缓睁开双眼。
一夜过去,贡院内处处静谧。
然而旋涡已经逐渐露出真容,虽不涉及大面积的舞弊,但是因为两位主考相继牵扯其中,薛淮又成为他们角力的枢纽,这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对于薛淮来说,他不能单凭热血和正义感做事。
在进入贡院之前,他已经得罪了宁党、代王和镇远侯府,虽说这几件事并非他的责任,但人不能生活在理想之中,必须要脚踏实地面对现实世界。
简而言之,以前薛淮只是针对宁党,如今他的敌人越来越多,这就是他想寻求外放的缘由,让时间淡化某些恩怨。
在这个基础上,他离京之前委实不宜再生波折,所以起初他只装作没有听懂孙炎的暗示,没有插手高廷弼和柳彧的冲突。
直到岳仲明挑明太子对于春闱的安排,这逼得薛淮必须做出决断——如果他继续装聋作哑,难保岳仲明不会狗急跳墙,将他和东宫的牵扯曝光。
薛淮从始至终都不信岳仲明已经投靠东宫,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推断:倘若太子有岳仲明这样的心腹,他就没有任何必要找姜璃迂回。
换做薛淮处在太子的位置上,他是将此事托付给担任春闱副总裁、大权在握的岳仲明,还是冒着会被揭露的风险、来找他还没有笼络收服的同考官薛淮?
如何选择无需赘述。
由此可知岳仲明只是在诈他入局。
在昨夜的交锋中,薛淮察觉柳彧应是故意挑起和高廷弼的冲突,他和岳仲明才是真正的设局之人。
现在摆在薛淮面前的似乎只有一条路,利用孙炎和岳仲明敌对的关系左右横跳拖延时间,等到离开贡院,再将此间发生的所有事情禀报天子,让那位来处置他亲自任命的两位主考。
但他又必须顾虑到一点,倘若岳仲明到时候狗急跳墙,将太子、姜璃和他全部拖下水,他又要如何应对天子?
这似乎是一个两难局面。
如果帮孙炎对付岳仲明,后者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