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吗?
我是大老粗,容我说句实话:中央决定必须执行,但是,周维炯不离开根据地,在这儿协助刘英工作,等把工作理顺了,再说学习的事情,你说这样好不好?
要是这样的话,名不正言不顺,徐朋人说,再说了,他是师长,不担任师长,不闹情绪?
可是徐书记,你刚才也听到了,你能无动于衷吗?李桂荣说,刚才周师长说的那一番话,至情至性,话由心生,我都感动了,他不会计较的。
我与周维炯相知,也不是一天的,他还帮助我们六霍地区党组织举行起义。正因为如此,根据地才空虚。也因为空虚,遭到周围民团反攻倒算,根据地损失很大,为了报仇雪恨,他们攻打金家寨重镇时,李梯云书记牺牲。他们俩是同学,周维炯入党,还是李梯云介绍的,亦师亦友,感情相当浓厚,可是……
我看没有什么“可是”的,李桂荣说,徐书记,你也认识到了,还在乎形式吗?再说了,周师长说了,他也进行了思想斗争,可是,我们是谁,是gcd员,在党的事业与个人名利面前,他已经作出了选择,知道取舍。
看起来是个折中的办法,但是,执行起来难——咋协助?军队又不是地方,那是要打仗,要决策。决策,听谁的?容易产生矛盾。
这样,杨山煤矿起义后成立了游击大队,几百人,一百多条枪,现在,红三十二师有九十七、九十八、九十九、一百零一团,就是没一百团,成立一百团,让维炯当团长,咋样?
他能同意?
刚才,维炯不是说了吗?作为革命者,不会为官职大小计较的。
是呀,要是这样,那你跟维炯沟通一下,我这边宣布,然后密信到中央,等答复。
这样最为妥当,但是,在会上还不宜宣布,李桂荣说,徐书记,这只是我的想法:刘英师长宣布了,也算到任了,新的县委、师委也算宣布了,我看呀,还是按照中央决定宣布,跟同志们说一声。对于同志们的想法,我们积极汇报,至于到中央学习的同志,也不急着走,等秘密交通员回信后再说,这样比较妥当。
散会后,周维炯二话没说,到办公室收拾东西。
他计划回家一趟。
虽说父母都去世了,可菱角还带着弟弟,对外说,上学了,实际上在钻山林,东躲西藏。也不知道回家没有,想回家看看。
兄妹五人,大姐死得早,自己是老二,脚底下是个妹子,如今十六岁了,标准的大姑娘了。可妹子跟自己的脾性一样,急躁,直爽,如果不让着她,就闹。
从小,带英子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