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话剧剧本?是什么题材的?方便说说吗?"
她的眼神里是纯然的探究和对文字工作的一种天然亲近。
"李同志,"苏长顺立刻换上温和专注的笑容,语气也放得更加沉稳诚恳,绝对是最佳相亲语言模式启动。
"主要是讲咱们厂子里的技术骨干,在工作岗位上克服困难,技术攻关的故事。当然,也设计了点矛盾冲突,反映了一下极个别思想落后,不懂团结还喜欢拖后腿的角色。宗旨嘛,还是想表达咱们工人阶级当家作主,劳动光荣的真谛。"
他回答得不卑不亢,既点明了主题积极向上,又暗示了戏剧张力有反派有冲突,还紧扣主旋律。
同时巧妙地留了个钩子——"思想落后,喜欢拖后腿的角色"。
李晓梅果然眼睛更亮了:"讲工人自己的故事?那太好了!工人演工人,肯定更有共鸣,后面那个…制造矛盾的角色,你是怎么设计的?方便分享点构思吗?"
机会来了,苏长顺心中窃喜,脸上却是一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诚恳。
"这个啊,李同志对创作也感兴趣?说来不怕你笑话,艺术源于生活嘛。这个反面角色设定上,确实借鉴了一点我们大院某些人的特点,比如刻薄,好吃懒做,总想着不劳而获,占集体便宜,还特别会哭穷撒泼…"
他语速放慢,态度真诚,带着点恰到好处的无奈笑意,既解答了李晓梅的问题,又成功引导了话题,让李晓梅觉得他确实在认真思考创作来源。
李晓梅听得很专注,不时点头,那种欣赏和认同感更加强烈了。
眼前这个新来的宣传干事,不仅能写画,居然真的能写出剧本,思路还这么清晰。
好印象第一步达成,苏长顺心里的小人比了个胜利的手势。
正当他准备深入浅出地再聊两句反派塑造的心得,顺便多和李晓梅聊一会儿。
赵科长那洪亮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兴奋劲儿由远及近:"小苏,苏长顺,好消息,好消息啊。"
赵科长大步流星地闯进来,脸上兴奋得发光,扬了扬手里的剧本稿纸。
"剧本厂长看了,都肯定了,说立意好,冲突激烈,人物鲜活,主题突出,特别点名表扬了厂长形象写得有原则,有担当,劳改农场的结局处理得果断有力,思想教育意义深刻。"
他红光满面,声音震得整个办公室嗡嗡响:"厂党委指示,全力支持,抽调人手,立即启动排练,咱们宣传科这五一任务,就指着你这颗重磅炸弹出彩了。"
赵科长说着,目光扫到旁边正和苏长顺聊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