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那道派遣户部侍郎的旨意,也引发了新的波澜。
被选中的户部侍郎名叫赵元楷,年纪不大,却是户部有名的能吏,精于算计,更妙的是,他出身寒微,全靠自身才干爬升,与世家大族素无往来,但也并非东宫嫡系。
这个任命,再次体现了李世民的平衡术——既给了孙伏伽支援,又避免了东宫势力在河北进一步坐大。
魏王李泰得知是赵元楷赴任,初时有些失望,但幕僚却进言:“殿下,赵元楷此人,虽非我辈,但有一特点,酷爱名声,且颇为自负。
他若到了河北,见孙伏伽已有定策,必不甘只做陪衬。
若能稍加引导,使其与孙伏伽争功邀宠,内耗自生,岂不比我等直接出手更为便利?”
李泰闻言,阴沉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有理。想办法,让赵元楷知道,孙伏伽在河北,可是得了太子殿下全力支持的,他若想做出成绩,可得‘加倍努力’才行。”
数日后,赵元楷带着圣旨和一支精干团队抵达河北。孙伏伽和程处默依礼出迎,场面甚是融洽。然而,寒暄过后,进入正题,赵元楷便展现出强势一面。
“孙寺卿,程将军,陛下派本官来,首要之务便是平抑物价,安定民心。”
赵元楷开门见山,“依本官之见,此前开仓平抑,虽有效果,但终究被动。
当行‘常平仓’之法,由官府设立专仓,于物价低时购入,高时售出,方可长久调节市场。
此事繁琐,需立即着手筹备。”
孙伏伽心中明了,常平仓确是良法,但非一朝一夕可成,眼下当务之急是稳定人心,赵元楷此举,颇有新官上任三把火,另起炉灶之意。他不动声色,点头道:
“赵侍郎所言甚是。只是河北初定,百废待兴,设立常平仓需大量钱粮及得力人手,恐需时日。眼下是否先以现有官仓……”
“孙寺卿此言差矣。”赵元楷打断道,“正因百废待兴,才需立长远之规。
若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终非治国之道。
人手钱粮之事,本官自会向朝廷筹措,孙寺卿只需协调地方配合即可。”
程处默在一旁听得心头火起,刚要开口,却被孙伏伽一个眼神制止。
“既然赵侍郎已有成算,我等自当尽力配合。”孙伏伽淡然道,“只是清查囤积、打击奸商之事,亦不可松懈,需双管齐下。”
赵元楷矜持一笑:“那是自然。不过,查案缉凶,乃孙寺卿专长,本官不便越俎代庖。我等分头行事,方能事半功倍。”
自此,河北新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