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和程处默关于骚乱真相的密奏,也通过百骑司的渠道了解了大概。
他心知肚明,这又是背后势力搞的鬼。
但骚乱毕竟发生了,死了人,这就是攻击者最好的武器。
他没有立刻表态,而是将太子关于如何处理河北骚乱及后续新政的奏对留中不发。
这是一种微妙的态度,既没有支持攻击者,也没有明确维护孙伏伽,让双方都摸不透他的心思。
这种沉默,让东宫感到了一丝不安。
李承乾察觉到,李世民对孙伏伽的态度,似乎不像之前那样坚决了。
他加紧联络朝中支持者,同时密信孙伏伽,嘱其务必稳住局面,拿出确凿证据自证清白。
而魏王李泰,则从皇帝的沉默中看到了一丝希望。
他觉得自己的计策起效了,陛下开始犹豫了。
他指示手下,继续加大舆论攻势!
李世民的沉默,如同悬在朝堂之上的一柄无形利剑,让支持和反对新政的双方都感到压力。
这股压力迅速从长安蔓延至河北,孙伏伽与程处默所处的环境,陡然变得更加复杂和凶险。
州城那次未遂的骚乱虽被及时平息,但造成的涟漪却远未消散。
遇难者家属的哭声尚未停歇,各种经过精心篡改和夸大的流言版本,已如同瘟疫般在河北各州县散播开来。
“听说了吗?长安来的孙钦差,为了政绩,强逼着咱们把好地都改种桑麻,不让种粮食了!”
“可不是!还说官仓的米都被他们贪了,掺了沙子!那天闹事,就是活不下去的百姓去理论,结果被龙骧卫当场砍杀了好几个!”
“这新政哪里是利民,分明是夺命啊!”
流言蜚语,往往比官方告示传得更快、更广。
尽管孙伏伽迅速发布了安民告示,详细解释了新政初衷、清丈田亩的公平规程以及官仓粮食的实际情况,并严惩了那几个制造骚乱的地痞,但先入为主的恐慌和某些人暗中持续不断的煽动,使得真相的传播步履维艰。
一些原本对新政持观望态度,甚至略有期待的普通百姓,也开始心生疑虑和抵触。
更棘手的是来自地方官僚体系的软抵抗。
崔弘度倒台后,河北官场看似被清洗了一遍,但世家门阀多年经营的关系盘根错节,许多中下层官员,或出于自身利益受损,或受旧主暗示,或单纯畏惧将来可能的报复,在执行新政细则时,开始变得拖拉、推诿,甚至阳奉阴违。
清丈田亩的数据上报迟缓,州府要求协调的物资调配屡屡受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