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掩兴奋,但他也深知,真正的较量现在才正式开始。
“传令下去,严密监视崔师仁及其他几家核心人物的动向。还有,让我们的人准备好,明日大朝,必有一场恶战!”
……
次日,太极殿早朝的气氛凝重得几乎让人窒息。
百官肃立,但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紧张与躁动。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来自河北的那份奏报,将决定未来朝局的走向。
李世民端坐于御座之上,面色沉静如水,看不出喜怒。
但熟悉他的人都清楚,越是平静,往往意味着风暴越是猛烈。
内侍省官员用略带尖锐的嗓音,开始朗读萧瑀、孙伏伽、程处默三人的联署奏报。
当读到崔弘度如何利用丰裕号等商号囤积居奇、资金流向长安亲王、违禁军械输往辽东,以及最后狗急跳墙、煽动民变、刺杀钦差等一桩桩、一件件罪行时,殿内不时响起压抑的惊呼和倒吸冷气的声音。
奏报完毕,整个大殿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李世民的目光缓缓扫过丹陛下的群臣,最终落在了脸色灰败、几乎站立不稳的崔师仁身上。
“崔师仁,”皇帝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之力,敲打在每个人的心上,“河北之事,你,可知情?”
崔师仁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以头抢地,声音带着哭腔和极大的恐惧:
“陛下!臣…臣万分惶恐!
臣胞弟弘度在河北所为,臣实不知情啊!
此人利令智昏,胆大包天,竟做出如此悖逆之事,臣…臣有失察之罪,恳请陛下重惩!
臣愿大义灭亲,与此逆贼划清界限!”
他这番表态,看似请罪,实则是急于切割自保。
立刻便有与崔氏关系密切的官员出列,试图为崔师仁开脱,并将罪责全部推到崔弘度个人身上,强调这是其个人行为,与博陵崔氏无关,更与朝中官员无涉。
然而,寒门出身的官员岂会放过这个机会?
立刻有人厉声反驳:“失察?崔弘度在河北如此肆无忌惮,若说朝中无人庇护,谁能相信?
那资金流向长安亲王,接洽人特征明显,此事又当如何解释?
必须彻查到底,揪出幕后主使!”
“不错!刺杀钦差,煽动民变,此乃十恶不赦之大罪!岂是一句‘个人行为’、‘失察’所能掩盖?崔氏家教不严,纵容子弟为恶,本身便有不可推卸之责!”
朝堂之上,顿时吵作一团。
支持太子和新政的官员要求深挖严惩,而世家背景的官员则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