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洞,直指核心。对于确凿的罪证,无论涉及何人,一律严办不贷。
短短数日,便有数名与世家大族关系密切的胥吏、乡官被革职查办,甚至下狱。
这股风潮迅速向周边州县蔓延。
马周的行动,像一把犀利的梳子,开始强行梳理河北道这团被刻意搅乱的乱麻。
虽然阻力巨大,但他凭借太子的支持、皇帝的旌节、自身的刚正和智慧,硬生生地打开了一个突破口。
当然,暗中的抵抗也从未停止。
几乎每天,都有来自各方的说情、请托,甚至隐含威胁的信件送到马周案头。
地方官员的配合依旧阳奉阴违,办事效率极低。核查田亩时,时常会遇到“意外”
负责带路的乡老突然“生病”,丈量工具“意外损坏”,甚至偶尔还会发生一些小规模的、莫名其妙的“民聚喧哗”,干扰清查工作。
更有甚者,长安的朝堂之上,关于马周在河北“行事酷烈”、“滋扰地方”、“苛责官吏”、“引得怨声载道”的弹劾奏章,也开始悄然增多。
虽然立刻被魏征、长孙无忌等人驳斥,但这种舆论压力却在持续积累。
这一切,马周都默默承受,依旧我行我素。
他不断地将河北的情况、遇到的阻力、以及查到的某些更深层次的线索,通过密奏形式,直接呈送东宫。
……
东宫之中,李承乾翻阅着马周送来的最新密报,面色沉静。
属官在一旁忧虑地道:“殿下,马宣慰使在河北举动是否过于急切?如今朝中非议渐起,长此以往,恐对殿下清誉有损。
是否稍加规劝,令其稍缓步伐,更讲求策略?”
李承乾放下密报,摇了摇头:“宾王所做,正是孤所期望的。
乱世用重典,沉疴下猛药。河北积弊已深,非雷霆手段不足以震慑宵小,廓清寰宇。那些非议,早在意料之中。”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庭院中在春风里抽芽的柳枝,语气斩钉截铁:
“他们越是非议,越是证明马周做对了,戳到了他们的痛处!若马周此刻退缩,则前功尽弃,新政在河北必将寸步难行!”
“告诉马周,孤信他,让他放手去做!长安这边的风雨,孤替他挡着!”
李承乾眼中闪过一丝锐芒,“另外,传令给我们在河北的人,加紧收集各地官员、胥吏、乡绅阻挠新政、阳奉阴违的确凿证据,尤其是与博陵、范阳、太原那几家有牵连的!
他们既然喜欢在背后耍手段,那孤就把他们这些手段,一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