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偏听偏信!”
崔骏听得目瞪口呆:“父亲,这…这能行吗?”
“不行也得行!”崔泓喘着粗气,“至少要争得一个回旋的余地和时间!只要朝廷内部有分歧,只要陛下有一丝疑虑,我崔氏就还有机会!”
百年世家,底蕴深厚,其反应和反扑同样迅捷而老辣。
很快,城内一些区域,出现了打着崔氏旗号的粥棚,虽然粥稀可见底,但确实吸引了不少饿极的百姓。
同时,一些带头冲击县衙、手段最狠辣的“乱民头领”离奇死亡的消息也开始流传。
崔氏试图一边挽回声誉,一边毁灭罪证。
……
然而,李承乾并没有给他们太多时间。
次日正午,由房玄龄精心挑选的巡阅使团,在李靖派出的五百骑兵护卫下,高举旌节,浩浩荡荡抵达了清河郡界,与李靖的精骑汇合。
使团首领是中书省一位以刚毅敢言著称的侍郎,副手是核验房的资深干吏,队伍中还有御史台的官员和太医署的良医。
他们没有丝毫犹豫,即刻在边境最显眼处,设立了临时行辕。
第一时间,无数盖着朝廷大印和太子东宫印信的告示被张贴出来,内容正是魏征弹劾的要点和核验房查实的崔氏罪证,条分缕析,数据确凿!
同时,使团宣布:即刻起,开仓放粮!按太子新政核验后的田亩册,初步分发无主之田予难民!并现场受理一切关于贪腐、侵占、煽动暴乱的状纸!
贝州方向的难民营也开始接收并安置成功逃出的百姓,热粥和药物的味道,远比崔氏那清汤寡水的粥棚更具吸引力。
真相、武力、活路。
李承乾的三把火,终于烧穿了清河上空的迷雾和恐惧。
城内,越来越多被裹挟的百姓开始清醒。他们看着崔氏那敷衍的粥棚,想起那些离奇死亡的“领头人”,再对比城外使团张贴的罪证和贝州传来的消息…
愤怒如同积蓄已久的火山,开始猛烈喷发!
“崔家骗了我们!”
“他们吞了我们的救命粮!还让我们去送死!”
“找他们算账去!”
这一次,混乱的人群不再是盲目的洪流,而是有了明确的目标——崔氏大宅及其爪牙!
暴乱的性质,在这一刻,发生了根本的逆转。
二狗等几人,历经艰险,终于从暗渠爬出,被贝州兵士接应到了营寨。
喝着热粥,看着周围同样逃出来、哭诉着崔氏罪行的百姓,二狗这个粗豪的汉子,忍不住嚎啕大哭。
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