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朱笔,打量着他这个日益陌生的儿子。
年轻的脸上还有未褪尽的风尘之色,眼神却沉静得近乎冷硬,不再是过去那个或激昂或委屈、情绪都写在脸上的太子了。
“今日之事,朕听说了。”李世民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处置得…很干脆。”
李承乾垂眸:“儿臣只是不想让阴谋得逞,寒了真心盼着新政的百姓的心。”
“嗯。”李世民意味不明地应了一声,手指无意识地敲着御案上一份密报,“震慑宵小,确有必要。
但承乾,你告诉朕,你劈断那根木桩时,想的是什么?是告诉百姓遵循朝廷法度,还是…告诉他们违逆你的下场?”
李承乾猛地抬头:“父皇!儿臣…”
“朕没有责怪你的意思。”李世民打断他,目光深沉如海,“帝王手段,原就不止仁德教化。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
只是…你要想清楚,你挥出的每一剑,斩断的究竟是什么?是阴谋,还是…本就脆弱的民心纽带?”
他站起身,走到李承乾面前,声音低沉了几分:“那些庄户,今日被你震慑,感念你的恩威。
可他日若再有流言,有人告诉他们,太子今日能赐田,明日也能收回,甚至能举起屠刀…他们会如何想?
恐惧能让人顺从,也能让人在暗地里积蓄怨恨。”
李承乾嘴唇紧抿,父皇的话像一根细针,精准地刺入他内心深处那丝不愿承认的疑虑。
他当时只觉得一股怒火直冲头顶,只想着必须用最强烈的方式粉碎一切质疑和算计。
“儿臣…受教。”他最终低声道。
李世民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审视,有期待,也有一丝极淡的忧虑。
“去吧。河北道似有异动,流言起的蹊跷,你要多留意。做事…多用些心思,不止是用力气。”
李承乾退出太极殿,春夜的凉风拂面,却让他觉得比刚才更加沉闷。
李世民的话在他耳边回响。
他以为自己做得足够好,足够强硬,足以压下一切反抗,可父皇却看到了强硬背后的隐患。
接下来的几日,东宫的气氛明显变得更加凝重。
李承乾依然果决地处理各项事务,核验房的进度更快,对舞弊官员的惩处也毫不留情,但他身上那股锐利的锋芒似乎收敛了一些,更多的是一种沉静的审慎。
他不再仅仅依靠严刑峻法。核验房派往各地的人手中,悄然混入了一批精于算学、工于测量的年轻士子,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复核数字,更是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