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情节。
但是早一分钟上演,和晚一分钟上演,就会是完全不同的结果。
在这片专门划出了办公区域上,日钢、银行的人员,正在就资产清点核算的事情,忙得焦头烂额。
时不时,就能听到电话响起。
“四号高炉的生产线是去年才安装的那款吗?我们需要确定折旧金额。”
“这个我们必须要查一下。”
“麻烦尽快。”
“还有,前年新购入的两块郊区土地。我们银行需要就这两块土地办理抵押手续。”
“这两块土地,是当地市政厅特批的。我们是有拿补贴的,能不能顺利办理抵押手续,我们还要市政厅进行协商。”
“存放在仓库的,可以用于期货交割的钢材,我们也需要打上银行的特定标记,来办理担保。”
在紧张的动员中,银行几乎是瞄准了一切可以进行抵押的资产。
甚至有的银行,还干脆想使用所谓的浮动抵押。
即干脆将日钢大量生产设备直接捆绑抵押算了。
不过,因为浮动抵押难以精确确定数额,分割责任,最终也还是走起传统设定抵押的路子。
除了日钢与银行在进行不断的交涉、确认之外。
几家主要往来银行,各自也在进行协商。
要知道——
抵押权固然能优先受偿。
但是,在重复设定抵押的情况下,受偿也是不同顺序的。
几家往来主要银行,也在不断商讨大家受偿的顺序。
每家银行不同的律师、会计事务所的人员,都在为各自的雇主争论得面红耳赤。
固然场面上看起来热闹。
但是在受偿顺序这个问题上,还是谁拳头大,谁说话就硬。
也就是说,哪家银行出钱最多,受偿的顺序就越在前面。
纵然合同有上千页,充斥着纷繁复杂的法律术语,还有合同条款。
但是,最原始的逻辑并没有改变。
实力最强者,说了算。
在一片忙碌的过程中,日钢的财务总监永井自然也在这片办公区域之内。这次日钢和银行的交涉重担,主要就压在了这位财务总监身上。
作为财务专家,永井使出了浑身的解数,来推进这次融资计划的进行。
包括到时融资的架构方案。
担保的合规性。
尽职调查的进度。
各个方面,事无巨细,都在永井的统筹之下。
时间异常紧迫。
内阁的寺田、日钢的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