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刺眼的绿光扫过夜空。
目标探测到,距离53公里,高度8200米,速度约530公里/小时,航向东北偏东12度。报告声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响起。
帐篷内人头攒动,十几名身着军装和白大褂的人围在一台奇怪的设备前。
设备上方是一个不停旋转的圆盘状天线,下方连接着一个装满电子元件的箱体,箱体前方是一个绿色荧光屏,上面闪烁着一个明亮的光点。
这就是红星电子研究所雷达组研制的新型多普勒脉冲雷达的原型机。
李明远站在人群后方,抱臂观察着屏幕上那个精确移动的光点,嘴角微微上扬。
当他提出要研制能同时测量距离、高度和速度的雷达时,许多专家都认为他在痴人说梦。
而现在,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
再报一次数据。雷达组组长老周紧盯着屏幕,语气中透着紧张与期待。
目标距离53.2公里,高度8210米,速度582公里/小时,航向东北偏东11.8度。
差异在千分之五以内,精度完美!老周激动得脸颊通红,他转向李明远,眼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光芒,
明远,你的设计太神了!传统雷达只能粗略测距,根本无法测速和高度。这...这简直是质的飞跃啊!
李明远笑而不语。
再进行一次测试,这次目标更复杂些。李明远说道。
十分钟后,天空中出现了三架飞机,它们以不同的高度和速度飞行,还不时变换方向。
这是专门为测试雷达性能而安排的复杂目标。
传统雷达面对这种情况会束手无策,信号重叠,无法区分。
但新型雷达的屏幕上,三个独立的光点清晰可见,每个光点旁都标注着详细的数据。
三个目标同时跟踪,数据清晰无干扰,这...这...雷达专家老刘说不出话来,他是从北极熊留学回来的尖端人才,对雷达技术了如指掌,但此刻面对这台设备,他完全被震撼得语无伦次。
最关键的是抗干扰能力,李明远指着屏幕说道,传统雷达遇到金属箔条干扰就失效了,而我们的多普勒系统可以轻松分辨金属箔和真实目标。
老刘猛地一拍大腿:我的娘诶!这个功能太关键了!记得在北极熊他们演习的时候,制造撒了一把铝箔,他们的雷达就像瞎了眼一样,找不着北了。
正说着,一位穿着将军军装的中年人走进帐篷,所有人立刻立正敬礼。
这是军方派来的技术观摩组组长王将军,负责评估新型雷达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