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而是很快就追了上来并且看样子是要跟他们再说一说之前没说完的事情。
被追上的这些年轻人:“.”
你不要过来啊!!
正当屠格涅夫在巴黎展开自己的复仇之旅时,在遥远的另一边,米哈伊尔也依旧在过着自己平平无奇的生活。
嗯,不过就是被读者威胁:“下一期杂志再不增加长篇小说的篇幅,我要你的命!”
被学监严密监视,偶尔还要上来打量米哈伊尔一番,被一些有点激进的大学生围着讨论社会问题,被人劝着去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发发财罢了。
尽管来吧,我米哈伊尔承受得住!
每当想起这些事,米哈伊尔便悲伤地往自己的嘴里放点吃的,也同样悲伤的在牌桌上稍微打打牌。
同时也琢磨起了明年的事情。
正如前面所说,米哈伊尔在这一年里做了太多的事,由于太过忙碌,米哈伊尔对这一年的季节变化都没什么太大的感触,只是当他回过神的时候,便发现这一年即将走向终结。
到了年底的话,事情其实反而变得更多了,首先杂志肯定不能停,该发稿子还是得发稿子,接着就是要查看一下杂志社的财务问题,然后可能还要在什么重要的日子里聚一聚。
再就是确实要规划一下让别林斯基出国养病的事情了,这样的顶级打工人,找遍俄国都未必能再找出来第二个。
顺带再提一提杂志的效益,虽然暂时还未计算出具体的数字,但只要大致估算一下,便会发现纯利润很有可能已经突破一万卢布了。
所有的这一切,米哈伊尔觉得当然要归功于杂志社众人的共同努力,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杂志社的很多人在知道这个数字之后,都是不由自主地感慨道:“这全都要归功于米哈伊尔先生的领导!”
一直以来都在垂拱而治的米哈伊尔:“.”
还挺心虚的,我怎么感觉我什么都没干
当然,硬要说的话,米哈伊尔虽然看似什么事情都没干,但只要有涉及到杂志的重大事情,别林斯基、涅克拉索夫和帕纳耶夫在拿不准的情况下,往往是第一时间就来找米哈伊尔商量,并且到最后都是等着米哈伊尔来进行最终的决定。
而米哈伊尔虽然不知道自己有没有什么商业天赋,但凭借着脑中的那点东西以及对于历史的了解,他做出的决定,八成都是朝着好的结果发展,剩下那部分即便没有太好的效果,但至少不会往糟糕的方向发展。
这么一次次成功下来,涅克拉索夫等人早就已经足够信任米哈伊尔的判断了,并且还发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