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试图将舆论焦点从“自身撒谎”转移到“对方手段非法”上来,
但显得苍白无力,因为真相的重量已然压垮了他们的道德立场。
国际舆论场因此彻底分裂:
支持印方者 强调:
无论真相如何,跨境绑架暗杀是绝对不可接受的违法行为,必须受到制裁。
支持揭露真相者 则反驳:
如果不是这种极端方式,谎言何时才能被揭穿?
这是正义的审判,是针对战争罪犯的必要行动。
中间派 则感到困惑和担忧:
真相令人震惊,但这种“私刑”式的处理方式,是否会导致国际规则崩塌,陷入更危险的以暴制暴循环?
港岛太平山顶,刘光天冷静地观看着全球新闻的滚动播报。
对于各方的反应,他早已预料。
华夏官方的定性、
西方的沉默、
阿三的暴跳如雷,
都在他的预知之中。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将阿三钉在耻辱柱上,
同时让世界看到,
有力量敢于用这种不留余地的方式执行“正义”。
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威慑。
当天刘光天将李念军唤至书房。
屏幕上播放完那段无声却惊心动魄的处决录像后,室内陷入死寂。
李念军死死盯着已经定格的画面,身体微微颤抖,泪水无声地滑落,但她没有哭出声,只是紧紧咬住了下唇。
刘光天什么也没说,
只是轻轻拍了拍女儿的肩膀,
便悄然退出了书房,
留给她独处的空间。
那一整夜,李念军房间的灯都亮着。
她时而呆坐,时而重看那录像,时而摩挲着雷铮留下的那封血书。
泪水流了又干,干了又流。
脑海中反复交织着雷铮牺牲时的惨烈、仇敌伏法时的画面,以及父亲那句“这个仇,爸帮你给报了”的承诺。
这一夜
是祭奠
是告别
也是一场内心的涅槃。
第二天清晨,当李念军再次走出房门时,整个人气质已然不同。
虽然眼眶仍带着红肿,但那双曾经被悲伤淹没的眸子,此刻却清澈而坚定
仿佛被泪水洗去了所有的迷茫与脆弱。
她苍白的脸上有了一丝血色,脊梁挺得笔直。
她找到刘光天,平静地开口,声音还有些沙哑:
“爸,谢谢您。雷铮可以安息了。”
她顿了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