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的模样,挂满了各式各样、在内地从未见过的时髦服装。
老张轻车熟路地带着许大茂穿梭在石狮的大街小巷。
他们先来到一家乡镇制衣工厂,车间里缝纫机嗡嗡作响,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忙碌。
老张与老板用带着闽南口音的普通话熟练地交谈着,然而许大茂暗地里却注意到仓库里堆着一批稍有瑕疵的牛仔裤。
他立即凑近几步,故作随意地翻看两下,随即露出精明的笑容。
"老板,"他开口时,语气亲切得像在唠家常,"这些次品堆着也是占地方,要是能再便宜三成,我们全包了。"
他拿起一条裤子,熟练地指着瑕疵处:"您看,这问题不大,运到北方找老师傅补两针,熨烫平整,照样好卖。"
见老板面露犹豫,许大茂又压低声音道:"这次合作愉快,下回我们还来您这儿拿货。再说,这批货出清了,您仓库也能周转不是?"
他边说边掏出烟递过去,顺手把计算器推到对方面前:"您算算,薄利多销,总比积压强。"
老板看着计算器上的数字,又看看许大茂诚恳的笑脸,终于松口:"得,就当交个朋友!"
许大茂立即趁热打铁:"那就这么说定了!劳烦您帮我们挑好点的,下次还找您进货。"
转身时,他朝老张悄悄眨了下眼,嘴角扬起一抹得意的笑。
就这样,许大茂用他敏锐的眼力和精明的谈判,以最低的价格拿到了南下的第一桶金。
接着他们又转到一家卖电子产品的铺子。
玻璃柜台里,电子表和计算器闪着诱人的光泽。老
张一边熟练地验货,一边低声对许大茂说:“这玩意儿在北方可是紧俏货,回去转手就是三倍的利润。”"
夕阳西下,两人提着大包小包的货物走出商铺。
老张拍了拍许大茂的肩膀,脸上带着赞许的笑容:"大茂啊,你小子真是吃这碗饭的料。刚才那手讨价还价的功夫,连我这个老江湖都看愣了。"
许大茂嘿嘿一笑,语气里带着几分自得:
"张哥抬爱了。咱这人别的本事没有,以前在厂里虽说是个放电影的,但好歹也是宣传科的人,漂亮话还是会讲几句的。"
他边说边灵活地避开路上的坑洼,手里的货物纹丝不动。
走在前往招待所的路上,一栋三层小楼格外引人注目。
楼体外"贸易公司"几个红色大字在夕阳下格外醒目,铝合金门窗擦得锃亮。
老张注意到许大茂正打量着这栋楼,便介绍道:"这是本地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