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转瞬即逝的失望深深地埋进心底。
当他重新抬起头时,脸上已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沉稳,仿佛刚才的疑虑从未存在过。
“大王,您看错了。”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语气依旧恭敬而耐心。
“刘靖此人,或许狡诈,但他与朱温,绝无勾结的必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他之所以出兵袭扰杨吴粮道,并非为了响应朱温,更不是为了解我洪州之围。”
“他只是在做一件对他自己最有利的事情。杨吴势大,一旦吞并江西,下一个目标必然是与江西犬牙交错的歙州。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刘靖是在为他自己扫清威胁,仅此而已。”
“他帮我们,只是因为我们的存活,符合他的利益。所以,他此番出兵,可谓尽心尽力,这恰恰证明了他的信义——一种建立在利益之上的,最可靠的信义。”
“至于我们……”
陈象的手指又划向了江西广袤的平原:“歙州山多田少,最缺的便是粮食。而我江西,什么都缺,唯独不缺粮食!”
“先主在时,十数年休养生息,不动刀戈,各大府库粮草堆积如山。大王只需许以重利,每年供给刘靖十万石军粮,便能换其承诺,在我镇南军危难之时,出兵相助。此乃双赢之局,他若真为枭雄,是断然会拒绝的。”
经过陈象这番抽丝剥茧的分析,钟匡时终于恍然大悟,脸上的疑云一扫而空,连连点头:
“先生所言极是!我这就派人去办!”
……
……
抚州,崇德寺。
古寺坐落于城郊山麓,几株数百年的古柏苍劲挺拔,枝干如虬龙般伸向天际。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与山间清冽的草木气息混合在一起,让人心神宁静。
远处大雄宝殿内,隐约传来僧人们诵经的梵音,如潮水般一阵阵传来,洗涤着尘世的喧嚣。
抚州刺史危全讽,此刻正身着一袭素色锦袍,领着一众亲眷,在佛前虔诚跪拜。
他与故去的镇南节度使钟传一样,都笃信佛教。
在这个战乱不休的年代,广修庙宇、供养僧人,不仅是个人信仰,更是向治下百姓展现仁德、收拢民心的重要手段。
一座金碧辉煌的寺庙,胜过十次空洞的安民告示,在百姓心中,这就是“危大善人”的功德碑。
危全讽的面容庄重肃穆,双目微闭,口中念念有词,仿佛真的沉浸在对佛祖的敬畏之中。
上完香,听完住持讲经,危全讽与家人在寺中用斋饭。
斋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