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一户人家因父母生了病,导致负债累累。
“一时失言,还望大夫莫怪。”
刘靖拱了拱手,从怀里掏出荷包。
这是昨夜崔莺莺给自己的,里头装着一些银裸子和金叶子,至于庄三儿给自己那个布包,铁定是不能拿出来的。
银裸子还能解释,他娘的拿出首饰付账,那就不好解释了。
从中取出一块银裸子,刘靖递了过去。
老大夫见了,面露为难道:“老道不收银子,劳烦这位公子跑一趟质库,换成铜钱。”
“好吧。”
刘靖这才想起,唐时金银也无法流通。
银子成为流通货币,似乎是宋朝的事儿了。
无奈之下,他只得问道:“敢问质库在哪?”
老大夫答道:“就在街尾,距此百余步。”
“我去去就来,劳烦帮忙照看一下马车。”
刘靖说罢,快步出了医馆,朝街尾行去。
不多时,一间铺子出现在眼前,铺子大门左侧还竖着一杆幌子,上书一个硕大的当字。
质库,便是当铺在唐时的别称。
不但负责抵押收货,还兼着放印子钱的业务。
迈步走进质库,入眼便是一条横在面前的长柜台,大门两侧各站着一名彪形大汉,手持长棍,腰挂横刀。
见到刘靖进门,两名大汉迅速打量了一眼,便收回目光,神色恭敬。
这就是他方才换衣裳的目的。
若是方才没有换衣裳,穿着平日里的粗麻短衣,估计连质库的门都进不来。
这个时代就是如此,阶级分明,只看穿着便知身份,且八九不离十。
这种情况下,庄三儿那伙人,包括麾下的两个闲人泼皮能进的了质库?
想屁吃呢!
一路来到柜台前,掌柜上下打量了刘靖一眼,笑呵呵地说道:“公子瞧着有些面生,敢问从何而来?”
刘靖冷着脸,用不耐烦地语气说道:“莫要废话,换些铜钱,我赶着去医馆结账。”
闻言,掌柜非但不恼,反而殷勤道:“不知公子要换多少?”
刘靖并未说话,从荷包中取出一块银裸子扔在柜台上。
掌柜拾起银裸子,先是放在眼前观察了一番,随后又取来一把小锉刀,在银裸子上轻轻锉下一些银粉,用手指沾了一些,放在舌尖细细品味。
检查完银子的真假和成色后,他这才取出一杆小秤开始称重。
掌柜放下小秤,问道:“好教公子知晓,按我润州的银价,如今一两银可换十一贯铁钱,七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