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子,他捋须训斥说道。
“你这泼才,平日里让你好生读书,却是不听,这会儿来这叨唠。”
说完张居正便开始摇头晃脑地教导。
“《史记》有言‘又古者货贝宝龟,食货志有十朋五贝,皆用为货’。
上古时期乃是古人未发掘金银,便乃以贝子为货币,这你都不懂?”
张简修则是挠挠头说道:“听个故事,倒还要引经据典了?”
可张居正不愿搭理,继续将目光投向了堂内。
为了能够让商贾们了解经济学,张允修将后世畅销书《小岛经济学》都拉了出来。
相比《国富论》《经济学原理》,这本书显然浅显许多。
张允修进行一些改编,将诸多后世的经济理论,都掺杂了进去。
“随着技术和财富的不断积累,阿正开始雇佣了一个船队,让几十个渔民帮助他做事情这些人有些出海捕鱼,有些则是协助他进行鱼篓研发。
分工协作的不断推进,阿正人多船多,本钱越大,赚到的银子自然也就越多了。
这便叫做规模效应。”
坐在前排的杨天成,他紧紧皱起眉头,似乎想要将张允修所讲的所有内容,全部塞入到自己脑海之中。
他举手询问说道:“先生,学生有一问,这规模效应看起来仅仅是随着规模增大而收益增多,可西山工坊却不能就这么简单解释,这其中有什么区别呢?”
张允修很是欣赏地看了一眼对方,回答说道。
“定理是定理,实际是实际,实际是定理的抽象化演变,自然不能生搬硬套。
我们西山有规模效应,正是因为有西山这么大的体量,才可能吃下整个京城市场。
可也有规模效应的细化,诸如生产规模提升后,经过内部成本低优化,产品成本下降,西山藕煤自然便可售价更低”
面对杨天成的问题,张允修回答的显然更加有深度一些。
这让外头的张居正起了心思,看着学堂里头,那些目光炯炯的商贾,还有满是求知眼神的杨天成。
他突然想起一句话——“有教无类”。
《论语》有言“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让天下人都能读书学礼,正是诸多儒生毕生之理想。
此时此刻,一切似乎就此具象化了。
张居正不愿去破坏这样的场景,而是再将注意力,落在这“小岛经济学”之上。
“随着贸易的发展,商贾便随之出现了,他们从一处小岛低价购买物品,再以高价卖出,从中获取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