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京城之内,即便是国公侯爵,哪个敢不给张居正面子。
更不要说张允修深受皇帝信任,便连这仁民医馆,都有皇帝的一份力,谁敢在这说个不字?
不过,有句话杨济时没有说出口,那便是张允修此举,会不会有些太过于言利了?
明朝时期的知识分子,诸如儒生、医师之类的读书人,他们不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便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几乎耻于谈论所谓的“利”。
就像是杨济时的想法,在他的固有认知里头,赈济百姓,难道不应该便是单纯赈济么?
以仁德之心,救万民于水火,多么美妙的事情,符合圣人于经义之中的谆谆教诲。
岂是能够轻易言“利”,甚至还用上了商贾的手段。
可偏偏,张允修这手段看起来很“无耻”,却是当下的最优解!
“谨遵恩师教诲!”杨济时叹口气回答说道。
时间到了四月中旬,天气一点也没有转暖的意思,而在北直隶流行的大头瘟,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不单单是京师,顺天府下辖诸多县也纷纷闹起瘟疫,并且传来的奏报往往触目惊心。
“宝坻县街巷之内,尸骸枕藉.“
“保定县生者惧染,皆避之不及.“
“平谷县病患盈门,医者尚难自医.“
一封封奏报传入京师,让不少朝堂公卿都感受到事情的严重性。
寻常时候,大臣们总觉得,安抚百姓赈济一番,便可慢慢将瘟疫熬过去,总归是影响不到他们身上。
可此次完全不同,这瘟疫的火愈加严重,便连京城躲在大院里头的达官贵人们,也不免要受到影响。
朝廷的应对措施,无疑还是从前那一套,张榜安民,以惠民药局调用加派御医,召集京师内全部大夫,户部拨款于各个坊市熬制汤药。
太医院院使龚廷贤研制“二圣救苦丸”,专门发放给无数京师乃至北直隶的受灾百姓。
户部拨款将近十万两银子,专门采购调配草药、人力、物力,来遏制这场可怕的瘟疫。
可饶是如此,也依旧没能控制住瘟疫的继续扩散。
从出发点便是错的,所用药也毫无效用。
所谓之“二圣救苦丸”,所用料不过是大黄以及牙皂的混合物,单单凭此便想要治疗“大头瘟”,简直是天方夜谭。
可太医院不管这些,他们遍寻古籍,潜心研究出来的药物,岂能够无效?
若是瘟疫不能控制,唯有一个原因,那便是张允修此人作祟,从太医院抽取了几十名良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