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书屋 > > 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 > 217、拳打文坛敬老院(八)

217、拳打文坛敬老院(八)(2 / 3)

他的思路,更是前所未有的清晰。

而后,在全场惊艳、钦佩、赞叹声中。

台上的蓝衫少年郎一扬眉梢,朗声道:“《荀子·正名》云:‘名无固宜,约之以命。’文字犹器也,用以载道而非道本身。”

“若见器而忘道,犹望星盘而失北辰——桓公所循,究竟是圣人之言,还是汉儒之器?”

此话落下。

东莱、班临、旬彰三位先生,先后发出赞叹声。

连旁边修文先生一双眼睛都猛然亮起来,想叫好,话到嘴边又强行忍住了。

忍得好生辛苦。

无关阵营!

此刻,只为这场辩论喝彩!

好一句‘文字犹器也’!

连语言文字本身都是人为约定俗成的‘器’,是工具,是会变化的。

那用文字记录的书籍,怎么能一成不变呢?

这简短的几句话中,崔岘将文字定义为‘器’,将圣人之道定义为‘器’中所承载的‘内容’。

他彻底分离了‘道’与‘器’!

单论这场‘道器之辩’,就足以堪称经典!

更妙的是!

桓应先生的问题在于‘心迹何以分别’。

而崔岘的回答是:我们不必纠缠于‘心’与‘迹’的分别,因为‘迹’,也就是‘文字’,它本身就是不完美的‘器’。

我们的目标是找到‘器’中的‘道’!

这场本就精彩绝伦的辩论,从这里开始——

再度开始升华!

台下,年轻的学子们看的心神摇曳、激动不已。

‘崔岘师兄大才’的呼声,此起彼伏。

笔墨风骨。

松竹品格。

云水襟怀。

在崔岘师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桓应先生抚掌大笑,连夸三声‘妙哉’。

而后思索良久,这才道:“子谓经籍为器,然《庄子》谓‘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今鱼尚未得,安可先弃荃?”

这次。

崔岘想也不想,迅速,且坚定地回道:“《周易》明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今之学者,困于形下之器久矣!当效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

“心有北辰,则万径皆通。”

“胸无天理,虽循迹亦枉然!”

什么叫‘醍醐灌顶’?

什么叫‘春雷乍响’?

这就是了!

以辩经台为中心,全世界被按下消音键。

无数道震撼的目光,看

最新小说: 大小姐淫乱日常(NPH) 普普通通打工蛇[末世] 漫漫长夜 从柯南元年开始建立穿越者联盟 天下凶神 冲喜侍妾(古言1v1H) Re0:当代剑圣竟是我哥? 一人:八奇技强?可我内丹已成! 轻轻【NP】 潮来不钓(年上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