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张建军不卑不亢地递上样品册。
郑经理漫不经心地翻看了几眼,随手将样品册丢在桌上,语气带着明显的轻视:“建邦实业?没听说过。观塘那边的小厂吧?我们连卡佛合作的都是日本、台湾的大供应商,你们这种本地小厂的产品,档次不够。”
张建军面色不变:“我们的产品质量绝对过硬,价格更有优势。郑经理不妨看看这几款新设计…”
“不用看了。”郑经理不耐烦地打断他,“设计?不就是模仿国外的款式?你们有自己的设计师吗?有国际认证吗?什么都没有,就想进连卡佛?开玩笑!”
他顿了顿,身体微微前倾,压低声音:“不过嘛…也不是完全没办法。如果张老板懂事,表示表示诚意,我或许可以安排下面的人先拿点小单子给你们试试水。”
这话里的暗示再明显不过,就是要回扣。
张建军眼神微冷。他早就听说这个年代香江商业环境的潜规则,没想到一来就碰上。
“郑经理,我们做生意靠的是产品和信誉。这种‘诚意’,恐怕不合适。”张建军直接拒绝。
郑经理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嗤笑一声:“呵,不懂规矩的北佬!那就没什么好谈的了!拿着你的东西,出去!”
张建军收起样品册,深深看了郑经理一眼,没再多说一句,转身离开。
第一次碰壁,并没有让张建军气馁。
他接连又拜访了几家大型贸易行和百货公司,情况大同小异。
不是嫌他的厂子小没名气,就是暗示索要好处,甚至有些洋行买办,态度更加傲慢无礼。
这些英资背景的贸易行和百货公司,几乎垄断了香港对外的中高端渠道,他们对本地华资厂商的压榨和歧视,是普遍现象。
张建军意识到,想通过正规渠道快速打开高端市场,难度极大。
除非他愿意同流合污,或者付出极大的时间和成本去建立品牌。
但这不符合他快速积累资本的计划。
必须另辟蹊径。
他想起之前炒股时了解到的信息。73年股灾后,香港经济低迷,但底层消费市场依然存在,而且很多小商贩和小店铺受影响更大,更需要价格低廉的货源。
他立刻调整策略。
“潮州明,蛇仔明!”
“张生,有什么吩咐?”
“你们两个,带人分头行动。潮州明,你去深水埗、旺角的女人街、庙街这些地方,找那些摆摊的、开小礼品店的,直接推销我们的塑胶花,价格可以比给百货公司的再低一成,但要求现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