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者的经验和手感要求近乎苛刻。难怪李爱国发愁。这种活在车间里,通常只有易中海这种八级工才有把握接,而且费时费力。
“易师傅那边…”张建军试探地问了一句。
“哼!”李爱国没好气地哼了一声,“别提了!他说这批活难度太大,风险高,怕耽误时间影响其他任务,推了!”他揉了揉太阳穴,语气带着无奈和一丝怒意,“我看他就是拿乔!知道这批活急,等着我求他,好提条件!可这关系到新生产线能不能按时投产,厂里下了死命令!”
李爱国看向张建军,眼神带着期待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冒险:“建军,你脑子活,手也稳。这活…你有没有把握?或者说,有没有什么想法?能提高效率、保证精度的?”他顿了顿,补充道,“要是能成,这批活的奖金,我给你申请最高的!”
机会!张建军心中一凛。这不仅是赚奖金的机会,更是彻底摆脱打杂、证明自己价值、在李爱国心中加码的绝佳跳板!
他没有立刻打包票,而是拿起图纸和工艺卡片,仔细地、一页页翻看起来。
四级机修的知识和经验在脑海中高速运转,与现实工艺进行比对、分析。传统的加工步骤确实繁琐,需要反复装夹、找正、测量,效率低下,精度积累误差难以控制。
一个想法逐渐在他脑中成型,越来越清晰。
“李主任,”张建军放下图纸,指着其中一个关键工序,“您看这里。传统工艺是分四次装夹,分别加工这四个轴承座孔和端面。装夹次数多,每次找正都有误差,累加起来,很难保证最终的同轴度和垂直度要求。”
李爱国点头:“没错!这是最大的难点!易中海也是嫌这个麻烦!”
“我有个想法,”张建军目光灼灼,“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组合定位工装。用一块足够厚的底板,在上面按照这四个轴承座的设计位置,精确加工出定位销孔和定位面。加工工件时,只需要一次装夹,把基座毛坯固定在底板上,用定位销和压板压紧。这样,四个轴承座的位置关系,在装夹前就被工装固定死了!”
他拿起笔,在旁边的空白纸上飞快地画了个草图:“加工时,只需要移动机床工作台或者更换刀具,依次加工这四个孔和端面。因为基准统一在工装上,不需要反复找正,理论上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装夹误差,保证同轴度和垂直度!效率至少能提高三倍以上!”
李爱国听着,眼睛越来越亮!他猛地一拍桌子:“妙啊!建军!这思路绝了!我怎么没想到?!”他激动地站起来,来回踱步,“一次装夹,基准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