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书屋 > 都市言情 > 娱乐:我只想当幕后大佬 > 第301章 什么叫“电影工业化”

第301章 什么叫“电影工业化”(1 / 3)

孟白曾经问过郭凡,为什么他考北电的研究生,没有学导演系,而是选了管理系。

郭凡当时的回答是,作为导演,管好了人,自然也就做好了电影。

作为勉强同属八大艺术之一中“文学”分支的创作者,孟白之前对这个回答一直没太理解。

直到在《流浪地球》拍摄现场,当他亲眼看到一个数百人的庞大制作团队是如何运转时,才终于明白。

导演这个职业与其说是一个“艺术家”,倒不如说是一个“项目经理”。

整个《流浪地球》开机的头半个月,摄影棚几乎就是一个庞大的“吵架现场”。

几乎每时每刻,都能遇到之前筹备时完全想象不到的问题。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剧组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工作人员的吃饭问题。

按照常规的剧组经验,一般上午的拍摄结束后,会留下一到一个半小时的午餐时间。

所有主创、演员以及工作人员,全部到剧务组去排队领饭。吃完自由休息,等下午拍摄时间到了,再把人叫回来接着干。

可是刚拍没两天就发现,下午的开工时间各种迟到不说,而且工作态度也明显下滑很多。

郭凡他们几个开始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是饮食的问题,还是拍摄规划的问题。

直到孟白第二天在剧务组看了一中午才发现,主要原因就是剧组的人太多。

一起排队拿饭,前面的人都吃完了,后面的人还没拿到。

等后面的人好不容易吃上饭了,一看时间,又要开工了。

孟白把观察结果告诉郭凡他们的时候,整个主创组的人都面面相觑。

没办法,在此之前,大家经历过最大的剧组,也不超过百人。

一个组就那么几十个人,吃饭的时候随便领一领就完事了。

谁都没想到量变引发质变,竟然会在这么基础的事情上出问题。

不只是吃饭,还有饮水、电力、卫生、流动人员管理……

总之各个基础环节,几乎都有大大小小的情况。

这要是换了传统制造业,或者是建筑业,完全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分组合作、模块化运行、流水线作业……人家已经有一整套的规范流程。

但电影行业不一样啊,这行绝大多数人都还处于“手工作坊”的时代。

很多时候,基本就是导演、摄影几个主创,再加上七八个剧务,就能攒一个剧组出来。

所以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

再还有剧组的道具,因为整部电影涉及到的

最新小说: 嘉佑嬉事 捞尸人 肆虐韩娱 公车系列 权色官途 都市艳福行 反派渣爹:我的女儿都是大魔头 山村女人香 臣服Ⅱ[bdsm] 首富的炮灰怀孕男妻(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