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没人听,还有不少人欺负他,以逗弄他为乐。
他去了不少的寺庙,发现不少的寺庙,都是藏污纳垢之地。
里面的僧人,一个个佛口蛇心,贪得无厌。
念一想用自己的能力改变这一切,却发现并没有任何用。
不论是在大雍,还是在西凉和南诏,僧人的地位都很高。
僧人的收入,是不需要缴纳赋税的。
就连寺庙的田地,也不用缴纳赋税。
因此,不少百姓都会选择和寺庙打好关系,将自己的地挂在寺庙的名下,用此来避税。
这种事情,官府并非不知道,但也是屡禁不止。
有的时候,没有证据,也没有办法做出惩处。
如此一来,有些寺庙,就开始明目张胆地私吞土地。
和百姓们说的是挂名,帮他们免除赋税。
可真的等地成了寺庙里的之后,就翻脸不认人。
田产对于百姓来说,无异于安身立命的根本,他们自然是不愿意就这么失去自己的田产的。
他们先是找寺庙要个说法,想要将田产讨回去。
可他们势单力薄,寺庙里,往日慈眉善目的僧人,此时露出狰狞的表情,蛮横的态度,这些百姓根本就没有任何对抗的能力。
有些百姓干脆去报官。
可到了官府,官府却又不管。
官府的人说,是百姓们自愿将田产送给寺庙的,哪有送出去又要回来的道理?
百姓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没有了自己的田地,为了能吃饱饭,为了能活下去,只能选择去租赁寺庙的田地。
耕的还是那些田,可收入还比不上以前的五分之一。
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
念一一开始还曾劝说过寺庙里的和尚,说他们做这些事情有伤天德,劝说他们不要这么说,可并没有任何用。
后来念一选择去劝说那些百姓,让他们不要相信寺庙里的和尚,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告诉他们,最终会失去,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贪念。
可那些人并没有听从念一的劝告。
不仅不听,甚至还嘲笑指责谩骂侮辱。
这样的事情,还不止出现了一次。
随着经历的次数多了,念一并没有越来越麻木,反而是越来越愤怒。
这或许,就是他想要人人平等,人人都信奉佛祖的原因。
听完虞听晚的讲述,虞幼宁张了张嘴,都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了。
经历了几年这样的生活,会变得偏执,实在是太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