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她来军区大院已经一个多月了,这期间虽然陆陆续续也写了一些文章投稿,但习惯了城市牛马,朝九晚五的生活,她还是不适应没有一份正经工作的生活。
每天的时间被切割成好几段,总觉得有些荒废光阴。
七十年代,高考早就停止了好几年,随军的家属大都是知识层面不高的乡下媳妇,就算有城里来的,最多也就是高中学历。
部队可以推荐工农兵大学的名额,但大都是给了军官们继续进修。
而军属们的工作,无非就是在军区的后勤体系里打转,其中家属院东头的五七连是最集中的去处,三十几个军嫂编成一个生产班,每天踩着晨号去车间报到。
有踩缝纫机的,有给士兵缝补破军装纳鞋底的。
还有的分到食堂帮厨,择菜、烧火、蒸馒头,各种杂七杂八。
手脚麻利的军嫂会被分配去军区附近的工厂,多半是做机械零件的清晰和打磨,或是给山地拖拉机配件除锈,车间里机油味隔着半条街就能闻到。
再有就是军区内部的服务社和托儿所、小学了,这算是很好的去处,尤其是军人服务社,得有干部军属的关系才能谋到记账、售货的差事;
托儿所开了三个班,每个班有二十来个随军孩子,阿姨多是没读过几年书的乡下媳妇,全靠经验哄孩子,吃喝拉撒全都管;
小学老师的文化要求是最高的,要高中毕业,当然有关系的话,也有初中毕业塞进去的,但都不在重要岗位上。
叶西西全都去看了一遍,发现这些活儿她不是干不了,就是不喜欢。
她不缺钱不缺票,找工作自然是要找专业对口、自己喜欢的。
叶西西来军区之前就已经告诉宋砚洲,她要出去工作。
所以宋砚洲一直帮她留意着,除了自己留意,他还托了赵师长的爱人何丽帮忙。
“不急,何嫂子说了,宣传部那边她会帮忙盯着。知道你喜欢播音,也爱写东西,我打听过了,宣传科和新闻科都适合你。”
何丽是军区宣传部教育科的科长,教育科是专门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的部门。
宣传部除了教育科,还有宣传科和新闻科,军区广播站就隶属于宣传科,新闻则负责给军报公告,还有编发内部刊物。
只可惜,军区里的岗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还都是香饽饽,格外抢手,凡是进来了,就不想走,除非升职,否则屁股都不带挪动一下的。
好几年都没放出过空缺。
好的合适的岗位都是可遇不可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