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年考场上,能摸到80分的都是凤毛麟角,大多数人被卡在60-70这个区间。
前年全县统考,广播站只有两人过80分,最高分是县革委会推荐的知青,凭着倒背如流的语录拿了 89分,当时立刻被当作典型在地区通报。
更早些年,1969年那一次最难考,全县没有一个能过75分。
徐站长扶了扶眼镜感叹,“能考 90分的,要么是部队转业的政工干部,要么是从小背语录长大的红小兵。你这 98分……把阅卷的老书记都惊着了。”
叶西西赶紧摆手说:“哪有徐站长您说的那么夸张,我就是记性比别人好点,也是运气好,遇到的题目都会……”
她连忙谦虚,她只是比较会读书,从小学到硕士课程,叶西西早就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
再加上备考的这几天,周淑兰和宋晓芸把两个孩子的大部分事情都做了,她也就喂喂奶,陪睡,其他时间都用来读书了,这样子让自己充实起来,果然想起宋砚洲的次数就明显少了很多。
从临时工变成正式工,叶西西的待遇也得到了提升。
她现在按事业单位23级的工资标准,每个月有38元,比当地的公社干部还略高了几块钱,因为播音员属于宣传战线技术岗位,比普通办事员高了两个薪级。
每个月还有各种粮票、肉票、油票、煤票和工业券等,季度还有布票,红糖票。
因为宋砚洲是副团长,她作为军官家属,每个月还能享受8元的军属优待金,由县武装部直接发放,不计入单位工资总额。
军属身份叠加编制优势,让叶西西的收入说平一下子超过镇上 80%的家庭。
叶西西没想到作为军属居然还能额外得到每个月8元钱的补贴,不禁感叹,果然是吃菜要吃白菜心,嫁人要嫁解放军!
在这个年代,军属的待遇的确是杠杠的。
不过这也是作为军人家属应该得到的,士兵们在前线随时面临危险,为了保护国家和人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他们的家人应该得到妥善的安置和对待。
叶西西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也会成为军人家属,在现代她情窦初开时确实幻想过找一个肩宽腿长、八块腹肌的军人同志谈一段纯纯的恋爱。
接下来的日子,叶西西每天上班下班,带孩子,看书,写稿,偶尔去牛棚偷偷给张明达夫妇送点东西,日子过得很充实。
宋砚洲回到部队后,来过一封信,先是报平安,然后循例问家里的情况、龙凤胎的情况,最后一句“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