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了,因此,无法在实验室复现。但是,这个变化给了邓爱伦一个启发。
“di对于大脑和神经的刺激,是否能与生物科技等结合起来呢?通过这条思路去做,能否能实现低温冬眠试验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事实上,邓爱伦并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这个思路纯粹是基于他开放的心态和对于跨领域和专业融合的一贯支持。
然而,当路非天与李子矜带队碰了几次之后,竟然发现这个方向很有搞头,于是立刻组建联合团队,由李子矜牵头。
之前完全不想干的两大专业方向,在陶乐这个数智人的启发下,开始向彼此靠拢。
di以感知得到和感知不到的信息与数据不断刺激人类的大脑与神经,后者会产生许多反应。
不同的人,反应的类型千差万别,但来自uil和ihc的联合团队很快发现,通过几类特定的刺激,可以大幅降低人体对于外界的反应,甚至会让人脑认为:自己已经死了。
简单点说,就是可以通过di对大脑和神经的特定激励,“骗”过它们,让它们以为人体已经死亡,从而自动将新陈代谢降至最低水平。
这个新的方法,被称之为“di激励法”。
对此,马奥运十分得意:“当初你们还说我的观点是玄学派,对我不屑一顾,现在知道了吧?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di激励法的好处还在于,它不需要低温环境,常温下也能进行。但是,如果叠加低温的效应,无疑可以实现更长的休眠周期。
今天的试验,便是通过模拟的方式,来判断多重buff之下,这个休眠周期能够延伸到多久。
在数十处的试验室当中,都放置着完全模拟真实人体条件的di机器人,可以说,它们与陶乐相比,仅仅是“宿主”不同而已。
他们此刻都已经进入了休眠状态,而di激励法与传统的低温法等悉数上阵,招呼在它们身边。
试验还设置了倍速,真实发生的每一分钟,相当于休眠试验完成了一个月。
也就是说,现场过去12分钟,就相当于休眠了一年。
而现在马上就到一个小时了。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
一小时已经过去了10秒钟,而休眠试验毫无结束迹象。
“太好了!”刘穆芝激动地喊了起来。
大厅里响起一阵掌声。
这就意味着,他们突破了5年的休眠时间这个已经横亘在前面太久的门槛。
在陈悠然丧生之后,刘穆芝甚至一度怀疑,到底自己能不能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