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宽感动不已:“谢谢老师。”
“不谢,不谢,哈哈。”高盛换了个话题,“对了,我还有个经验要和你交流一下。”
高盛总是这样。明明是传授经验,但却总是用最谦和的方式说出。
梁宽更为受教,马上应道:“老师,您说,我记。”
“上次我去你们考古中心,看到你修复的几件作品,当时觉得有些地方不对,但又说不上来。过了阵子我才想明白。”
梁宽竖起耳朵:“请老师指教。”
“你除锈除得太干净了。”高盛拿起桌上尚未修复的一件银饰,“你看,这上面的锈蚀很严重,但没有必要全部除掉。”
梁宽凝视了半晌,突然想明白:“我想起来了,除锈这道工序,是清除金银器表面的锈层,但不需要铲除殆尽,只需要除掉有害锈。”
“嗯,这就对了嘛。你总算理解了。有些锈层,对于金属物不仅没有损害作用,甚至能起到保护作用,这样的锈层应该保留。而且……”
高盛故意不说,看向金珊珊,分明有考校之意。
金珊珊忙回道:“而且,这些无害的锈层里,往往蕴含着一些历史信息。”
总的来说,对于没有缺损的馆藏金属物进行保护——有残缺的大多要补配,要走一遍“表面清理”“除锈”“清洗”“缓蚀”“封护”的流程。
“表面清理”是一种物理清理手段,只对金银器文物上附着的泥土、杂质、污染进行初步清理。
“除锈”则主要用化学清理手段,来除去不同类型的锈层。
至于“清洗”,也是对“除锈”时的化学物质残留进行清除。
想到金属修复和保护,高盛有些忧心:“梁宽,其实你做得已经很好了。你只是除锈过度,这个问题不大。我这几年走访了很多博物馆,我发现,不少文保工作者工作都没做到位。在我看来,表面清理、除锈、清洗、缓蚀、封护,这五步,一步都不能少。但实际上,他们只做了前三步,对于馆藏金银器,很少涂覆缓蚀剂,也很少使用封护剂。”
梁宽很惊讶:“这怎么行?”
高盛苦笑道:“我还委婉地提出过建议,但有些收藏单位,也置若罔闻。”
顾名思义,“缓蚀”是使用缓蚀剂,延缓金银器文物的腐蚀;“封护”则是用封护剂,在金银器表面做一个保护层,让它和环境介质隔离开来。
毫无疑问,只有做好“缓蚀”和“封护”,才能让已经修复好的文物更长久地“活下去”。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五个步骤,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