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知道你是那个叛徒,现在我知道了,我怎么能收留你?”
“我这个店有三分之一的顾客都是华人。事情传开了我还怎么开店?”
顾华当晚上收拾东西,被赶出了餐馆,不得不再次流浪。
然而,顾华是一个很善于学习的人,在华人餐馆打工的日子,他已经学会了几句美式问候语,够他应付了。他在几天后又找到了一份服务员工作,这一次的餐馆老板是墨西哥人。
墨西哥餐馆的日子格外难熬,这里工作时长和强度都远远超过华人餐馆,而且因为他语言不通,看上去又格外瘦弱,常常被其他墨西哥人欺负。
有时候发生的一些事情……简直让他难以启齿。
在这种情况下,顾华只能想办法捡起书来看,他努力学习英文,希望不要浪费掉自己的特长。
美国的书格外昂贵,顾华只能到处找别人不要的教材、小说、科普读物……一切他有可能拿来学的东西。
墨西哥人似乎不爱读书,只爱生孩子。
一个让他难绷的事情发生了。
顾华发现餐馆的老板捧着一本名叫《2666》的书在看。
墨西哥的官方语言是西语,这本书在中美、南美广受欢迎,阿根廷那边的出版社已经把此书评价为“后马尔克斯时代的最佳”。
然后,墨西哥老板发现他也对《2666》感兴趣,对他很亲热:“你知道吗?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中国人,和你是一个国家的人。他却了解我们的苦难,知道我们心里在想什么!”
“所以你之所以让我在你这打工,是因为余切?”顾华问。
“是的。”
顾华感到全世界没有比这更加嘲讽的事情了。他生活在一个到处都是余切的世界,短短一个月,美国九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竟然没有他的生存之地。
自从他离开访问团以来,报刊记者,学校知识分子,餐馆老板……几乎没有不因余切而厌恶他的。
——
“什么?顾华要回来?”余切很惊讶。
“你没听错。”
钱忠书特地来和余切说这个事情。
顾华写了封信寄到波士顿大学所在的信箱,并指明了是给访问团的。打开看原来是这件事情。
余切不觉得奇怪:多少人后来都腆着脸回来了。
沪市那边有个京剧团,团长自己竟然带着一整个团跑路,然后百般不适应,又跑回来,把自己的单位坑惨了,受此事影响一蹶不振。
记者后来问:“你去美国干啥去了?又为什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