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控制的捏造音符手法嗤之以鼻,的确,年轻的时候老查理确实如此。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地他对于德奥风格以外的流派也重新关注起来。
后来他发表了数篇论文,题目全是围绕着所有钢琴流派终究打破二战留下的铁幕,走向最终的融合。
也算是一种返璞归真,老查理做了一辈子钢琴教育工作,最后发现音乐的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到音乐中去。
无所谓什么流派,什么手型,什么教学法,演奏出一个好的动机,就能将音乐推向一个新的境地。
触键后控制的确塑造动机上有着天然的优势,难得的是眼前这个孩子用这种触键塑造出的动机都是充满想法和造型的。
就比如插部一开始的4+4小节。
车用两个长音为基础,显示了音乐静止的一面,后面紧接着带有休止附点的音符立马将音乐推进,一动一静间的变化虽然没有强弱对比,但通过触键将节奏表达进行了深化体现。
这种让音乐在平静流动中富有动感的演奏手法实际上更加高明,早晨他就有注意到,只是车弹得过于自由。
现在再听,他几乎可以肯定车掌握着这种技巧,而这种技巧与天赋无关,与练习的方式有关。
舞台上,小车身形自如,每每落指间都会感到一种轻快无比的感觉。
完全不同于之前几次上台的演奏体验,无须再考虑比赛结果,她脑海里只有一件事,演奏好这首作品,这首她说自己想弹,老师就给了她谱子的作品。
也算是一次尝试吧,经过一天的所见所闻,上台前的思考过后,她决定让自己今晚的演奏少一些自由,多一些克制。
右手划过一连串音符,音乐出现了新的主题。
小车其实一直都特别喜欢这段旋律,每次演奏这一段的时候她都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就像是嚼着香甜的草莓走在去上钢琴课的路上。
随手一段蹦蹦跳跳的八连音,如清晨的骄阳透过树梢散落在地上的片片斑驳。
小车选择用唐小星刚才处理强弱对比的方式,在下一个句子忽然做了先弱后强,然后再次以跳音向前将音乐推进。
奇特的一幕再次出现,不知不觉间,在台下众多孩子的耳朵里,空气里的音乐出现了淡淡的波澜,与开头的平淡逐渐出现对比。
音乐继续向前,对比间的情绪持续扩大。
下一秒,只见钢琴前的车琳整个人的演奏状态都发生了改变。
立腕指跃,挥斜而下的音流在模进中矜持沉吟,诗意非靠灵动带出的情绪层层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