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动了动胡须,躬身答道:
“殿下,此曲名为“问月”,
用的是出征时的正韵。
臣初次拿到曲子时,也觉得十分古怪。
分明像是一首儿歌,可听在耳中,却别有一番味道。
正所谓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今日说玉盘,想的是小时候的自己,也是那遥远的家乡。
在我大明,说的正是出征在外的军卒啊。”
太子朱标望着那已渐渐变成一个小黑点的军队,眼神空洞,喃喃自语:
“怪不得,孤听了心中竟然生出几分悲伤。”
“国之大事,在戎在祀。”
礼部尚书李原名开口,继续说道:
“礼乐之道在祀,祭奠的是逝去的先人、祖先,
但凝聚的却是活着的大明千千万万百姓。
殿下能与之产生共鸣,实乃国朝之幸。”
朱标轻轻点了点头,这些道理他自然清楚。
但站在身后的国子监一众学子,却纷纷面露诧异。
他们还是第一次听闻这种说法。细细思索一番,竟觉得真有几分道理。
正因为有了礼乐,大明百姓才能拥有共通的情感。
离家之人会思念家乡,会担忧家人,会牵挂孩子,会满心渴望归家。
大学士宋纳看向身旁的孙思安与夏元吉:
“你们听明白了吗?”
二人眉头紧皱,眼中满是疑惑。
宋纳却丝毫不在意,淡淡地开口说道:
“这便是礼部的尊贵之处。
你们什么时候想明白了,什么时候才算得上心怀天下,登堂入室。
作为老夫的弟子,这是第一道课业,你们回去后要好好琢磨。”
“是”
二人齐齐躬身应道。
“陛下驾到——”
这时,一声高呼从城门处传来。浩浩荡荡的皇庭禁军,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走出城门洞。
阳光洒落在他们身上,
金银二色的甲胄熠熠生辉,显得光鲜亮丽。
城门附近以及码头上的诸多力夫和商贾,
看着眼前声势浩大的仪仗队,心中满是疑惑。
今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皇帝竟然也来了。
这时,随着皇帝的辂车缓缓驶出城门洞,
后面跟随的文武百官也如潮水般蜂拥而至。
他们身着官袍,稳步踱步而行,时不时地望向远方,脸上满是期盼之色。
百姓们见到这一幕,更是震惊不已。
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