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的尚书、侍郎、都督们都明白,
这并非不可能实现的壮举,
以甘薯的特性,日后真有可能做到。
但这不是重点,所有人的关注点都在最后一句话。
一千万个就业岗位,数以万万两的经济效益。
所有人都清楚,
在整个大明,能产生如此效果的,
只有一种,那就是军队。
三百万卫所兵以及常备军,关乎至少三千万人的生计,
产生的银钱何止万万两。
而如今,有人告诉他们,
混凝土工坊能让一千万人依靠其生活,
这可比宋元时期的漕运厉害多了。
屋内安静了许久,大概过了一盏茶的时间,李原名才缓缓开口:
“改建村庄、一起建房,是为了推广水泥、混凝土工坊?”
在场众人眉头微皱,怎么还有这一层考量?
混凝土推广之后呢?他还想做什么?
但陆云逸面色如常,轻轻点头:
“正因如此,陛下和太子殿下才准许下官开展改建村庄之事。”
李原名听后,脸色又凝重了几分,
心中思索良久,最后重重地叹了口气:
“世间事难有万全策,能有这样的结果已实属不易,
此事还需再商议,不可贸然行事。”
话虽如此,但在场几位都督和堂官都明白,
礼部也认为此事可行。
这就足够了。
耿忠心思表露无遗,开始摩拳擦掌。
他的想法很简单,充满军伍之人的思考方式。
这世上没有十成胜率的战事,有个六七成把握就可以干了,
要是凡事都要等到万无一失,那事也别做了。
深吸了一口气,耿忠沉声开口:
“云逸啊,这事还得跟我们详细说说,本官还是有些一知半解。”
一行人连连点头,
他们听出了此事的重要性和光明前景,
但具体如何实施,向来都是个大难题。
陆云逸抿了抿嘴,沉吟片刻后说道:
“事情还没有最终确定,计划书也在连夜赶制,
真正实施可能要等到商行开业,甚至村落建成之后。
不过在此之前,可以先确定框架,还是采用商行模式。
诸多衙门出些钱财,具体经营由宫中指派,
还是那个前提,各部衙门不参与经营,
若有意向,可以在稍后下发的意向书上签字,并提出自己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