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的差距,
仅仅是京城内的百姓,就远远不是北元百姓可以媲美。
在他们眼中,这些身体强健充满精干的百姓穿上甲胄,拿上兵器,
那就是战兵,是宝贵到不能再宝贵的财富。
而之于大明,这些百姓仅仅是百姓,只因他们有更精锐的军卒。
随着时间推移,清晨的太阳渐渐升起,大校场内的观礼台逐渐坐满了人。
而处在南侧的百姓或站或坐,或聚或散,
他们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中央高台与那些等在左右两侧的军卒!
老者手拄拐杖,眼神中透露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今日盛世的感慨。
孩子们则瞪大了眼睛,满脸好奇与兴奋,仿佛要将这一切都深深地烙印在脑海中。
日头渐高,天边的朝霞如同火焰般绚烂,整个场地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色光辉。
就在这时,庄重而悠扬的号角声响起!
百姓们、文武百官以及外邦使节们纷纷停下交谈,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大校场东入口方向!
咚咚咚!
肃穆激烈的鼓声响起,号角声愈发悠扬高亢!
华贵车辇缓缓驶入大校场,车辇由数十匹骏马牵引,车身上镶嵌着金银珠宝,
四周有身着华丽铠甲的旗手卫军卒护卫两侧,
他们手持长枪,步伐稳健,目光如炬,彰显着皇家威严庄重。
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身着龙袍,头戴冕冠,坐在车辇之中,目光深邃。面容威严。
太子朱标则紧随其父,
他身着一件绣有金色龙纹的冕服,头戴玉冠,面容俊朗温和。
车撵缓缓驶过,整个大校场寂静无声。
车辇停稳于观礼台之下,明皇朱元璋与太子朱标缓缓走下车辇,踏上了通往观礼台的台阶。
他们的步伐稳健而有力,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了所有人的心坎上。
登上高台后,朱元璋与朱标并肩而立,俯瞰着整个大校场。
这时,观礼台上齐齐出现二十名太监,他们手拿明晃晃的圣旨,面露恭敬。
而在大校场的南侧以及东西两侧同样如此,
当百姓们见到太监手拿圣旨立于他们身前之时,不由得呼吸急促,心脏怦怦直跳面露期待。
李武有些激动地将怀中孩子高举让他坐在肩上,同时有些激动地看向身旁婆娘:
“圣旨!圣旨!”
翠花也有些激动,连连点头,而后看向肩头的孩子,见他有些不老实地乱动,连忙呵斥:
“好好听着,洪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