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就不会与朕一同造反。”
太子朱标陷入沉默,久久无言。
朱元璋瞥了他一眼,冷哼一声:
“太子,你就是耳根子软,
旁人一说好话,一求饶,你就动了恻隐之心,
多少该杀的人没杀,现在都成了后患,当初的求饶只是缓兵之计罢了。”
太子朱标愈发沉默,轻轻叹了口气,
先前的几个大案都是他亲手操办,杀了一些人,自然也饶了一些人。
朱元璋继续说道:
“当年朕起兵反元,几经辗转颇有声势,
那故元见奈何不了朕,便下旨诏安,爹想都没想便答应了。
可爹是真服了吗?
爹知道,一旦造反就断然没有回头路,要么成要么死,
爹受了那故元诏安,只是在等待时机啊。
同样的,你百般求饶,让朕放过的那些人现在都背着咱们爷俩干了什么?
郭英此去辽东,将当年一些事都查了个遍,已经有了一些端倪,
太子,这次爹还是听你的,杀与不杀在你。”
太子朱标默默叹了口气,将手中的筷子放下,沉声道:
“父亲,朝廷已经给过他们机会,可他们就是贼心不死,做的都是伤天害理的勾当。”
如此一来,明皇朱元璋脸上露出笑容,有些欣慰:
“这就对了,都是一些乱世活下来的硬骨头,怎么打都打不断,唯有尽数杀了才能安生,
你放心,事还是爹来办,骂名不能让你来但。”
“父亲,不可再添骂名了。”太子朱标面露动容。
但朱元璋却毫不在乎,随意摆了摆手:
“骂名贤明朕不在乎,等朕死了,管他洪水滔天,
朕本布衣,起兵十五载推翻故元暴政,名声再差也差不到哪去,
倒是太子你可不能留骂名,
该打的仗朕已经打完了,太子要休养生息,与民同乐,让百姓的日子好起来,
而我大明兵锋,也该由向外进攻变为向外防守,其中功夫水滴石穿,只能慢慢磨。”
太子朱标面露动容,思虑许久沉声道:
“父亲,孩儿觉得那陆云逸的法子是好法子,
能使军卒以及中层将领的能力发到极致,从而削弱主将职权,
历朝历代都难免要面对军中武将积威,军卒只认将领不认朝廷之事,
这个法子能互换将领,朝廷只需要对军卒加以栽培即可,
儿臣想的是,大明军伍百万就放在各地,谁领军都能战而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