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善良、为国厮杀、只想过上好日子。”
“洪武二十一年,明国大军北伐。
面对明军的强大攻势,作为亲历者,
乌萨尔汗与各路权贵以及两位殿下都表现出了绝望与挣扎。
他们试图通过借助外力,用‘乃蛮部’‘鞑靼部’的军事手段来挽回败局,
但内部的分裂与贪腐使得他们的努力化为泡影,
在乃蛮部台吉‘阿日斯楞’与鞑靼部千夫长‘博尔术’传授兵法之时,
遭到了草原诸多权贵的阻拦,
他们排外,固步自封,
对待新事物远没有两位草原殿下的接受能力。
在北伐过程中,北元军队虽然也展现出了顽强的抵抗意志,
但整体上已经失去人心士气,
具体表现为各自为战,群龙无首,慌忙逃窜。
北元权贵的残暴与无能进一步加剧了人性的堕落与沦丧。
在北伐灭元的战役中,北元百姓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他们对明军给予了积极的支持与响应,
最大表现为坐视不理,喜迎王师。
这意味着北元王庭早在迁徙中失去人心,就算没有明军到来,北元王庭也无法维续。”
陆云逸直起腰,长出一口气,拿起一旁茶杯静静饮着,
过了没一会儿,他又提笔书写:
元末明初的人性变化在大明军中得到了最直观地体现:
一:从反抗压迫到追求正义:
“元朝末期,明军的前身主要是农民起义军,
他们因不堪忍受元朝的残暴统治而奋起反抗。
这一过程中,明军将士们的人性中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正义的追求。
他们不仅是为了个人的生存而战,更是为了整个中原之地的解放。
这种人性中的觉醒与正义感,在北伐灭元的战役中得到充分体现,
以今上所领的红巾军为例,
每到一处各地城池纷纷开城投降,元朝地方士绅乡绅提供钱粮,家中子弟,支撑大军。
二:从草莽英雄到纪律严明的军队
随着起义军的不断壮大,元末一些地方大族将学识带进军伍,
明军逐渐从一支草莽英雄组成的队伍转变为纪律严明、作战勇猛的正规军。
在北伐过程中,明军将士们严格遵守军纪,
从起义初期的烧杀抢掠,到后期的秋毫无犯,
这种变化不仅体现了明军人性的成熟与升华,也为他们最终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