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户捐赠来维持。
还在各地兴建了诸多书堂,用来开民智,招清贫子弟读书。
并且贡生进入国子监进行培养,这些贡生多来自清贫家庭,通过地方社学选拔而来,
还在国子监开算学,经学等等,用来培养日后丈量土地之人。
后来在陛下百姓能识字的太少了,
能读书的至少也是当地或者前朝的官员,大族,而且当时科举还在,
如此开科取士,取的还是前朝的民,
所以洪武六年陛下停了科举,给百姓们一些时间,让大明的百姓读书识字。
洪武三年用至正年间的户帖推行里甲制,
每一百一十户编为一里,丁粮最多的十户担任里长,剩余一百户为甲首,
为了防止地方作乱,陛下先在湖州推行,而后一点点扩散至江南之地。
就这样.过了十年,经历诸多波折,
终于,在洪武十三年,
陛下与太子击败了大明最后一任宰相,也是最后阻碍胡惟庸等一干人
如此,洪武十四年里甲制开始在全国铺开,正式建立黄册,
将大明百姓分为民、军、匠三类,登记造册,
至此,立国十四年,朝廷才堪堪知道了我大明有多少人。”
陆云逸站在一侧,已经震惊得无以复加,
对于此种细节,他全然不知,还以为那鱼鳞黄册在立国之初便已建立。
对于他的反应,蓝玉很是满意,继续开口:
“知道了有多少人,一些事情就好办多了,
但陛下没有着急,清丈田亩的学生在国子监,施行之人是当地粮长,如此便将地方官吏抛在一边。
但还有一个难题,地主乡绅与地方官吏掌控着朝廷喉舌,
他们说什么,百姓便听什么。
贸然推行,很有可能打着清丈田亩的口号霍乱地方,激起民变。
所以..陛下在各乡里建立了‘申明亭’、‘旌善亭’,以此来解决乡里矛盾,表彰善行,
用的吏、用的官,就是这十年中培养出来的清贫子弟,也是在洪武十七年重新开了科举,
如此以来,所参与之人都是我大明的百姓。
终于到了洪武十八年各地乡里都有了‘申明亭’与‘旌善亭’,地方百姓也愈发信任朝廷,
于是在这一年,陛下拿出了早就编撰不知多少年的《御制大诰》,通过二亭送至地方,
让百姓懂《大明律》,知法度,明白朝廷是为他们好。”
说到关键处,蓝玉脸上露出一些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