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的,南方受到的波及就要小很多,也是宗族士绅势力最盘根错节的地方。
朱标皱眉道:“历朝历代建国之初,都会重新度田清查人口,大明早晚也要这么做。”
“岂能因为他们的反对,就放任不管。”
朱元璋说道:“并非历朝历代都这么干过,宋朝因为豪强地主的抵制,就没有真正完成过度田。”
“所以他们选择了全面放纵,但也放宽了对百姓的人身约束,用别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现在的南方的地主士绅势力,比起宋朝只强不弱,想要度田很难。”
朱标这才知道自己将事情想的太简单了,心中一沉道:
“那怎么办?总不能真就这样不管了吧?”
朱元璋冷笑一声道:“不管?怎么可能。”
“不过需要先削弱他们的力量,让他们没有反抗之力。”
“等时机成熟,重新确立度量衡、清查人口,清丈土地,三项工作可以同时展开。”
朱标点点头,说道:“您准备如何削弱他们的力量?仅靠财税案恐怕不行。”
朱元璋并没有回答,而是说道:
“类似的事情,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
“你自己回去翻书,然后写一篇策论给咱。”
“不要去问马钰,你要学会自己思考。”
朱标恭敬的道:“是。”
——
接着朱元璋就分别召见了李善长、宋濂等人,商议编写会计录以及重建国子六学的事情。
会计录是唐朝率先开始编撰的,作为正史的补充,也是正儿八经的史学一部分。
所以并没有人反对,此事顺利通过。
至于让郗俊才、邓博通、高启三人担任编纂官,大家也都没有意见。
前两个本身就是计官,还是国子监算学班的先生,算是专业对口。
高启则是和宋濂齐名的大学者,且参与编写了《元史》,这完美的履历谁也不敢挑刺。
儒生们则觉得,高启是代表儒家参与进来的,既如此也同样没有反对的必要了。
反倒是国子六学,引起了不小的讨论。
不过正如马钰所言,国子六学其中四个都是以儒家经典为主,儒生们就差举双手双脚赞同了。
他们有意见的则是,算学也配单独建立一所学院?
这次都不用朱元璋出面反驳,戴罪立功的李善长就主动站出来,一一驳斥了他们。
事实上,文官们也知道,想打压算学已经不可能。
反对也只是习惯性的表明态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