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法?”
马钰颔首道:“对,就是流水线生产法。”
朱标更加好奇:“这到底是什么东西,竟然能影响到秦朝的政策?”
马钰这才揭晓答案:“所谓流水线生产法,就是将一样物品拆分成不同的部件。”
“每个人负责一个部件的制作,最后组装在一起。”
朱标一脸茫然,什么意思?
马钰顿了一下,进一步解释道:
“我们以生产刀举例。”
“现在制作一把刀,只需要一名工匠。”
“从刀身到刀柄再到刀鞘,全部都是他一个人完成。”
“这就意味着,他要懂木工,还要懂一定的皮革加工技巧。”
“但是流水线生产法不一样,它将刀分拆成好几个部件。”
“刀柄、刀身、刀鞘等。”
“然后找好几个工匠过来,每一个工匠只负责制作一个部件。”
“制作刀柄的,只制作刀柄;制作刀身的,只用制作刀身。”
“最后把这些零部件集中在一起,再由一个专门的人组装起来,成为一把完整的刀。”
朱标皱眉道:“本来一个人的活,现在好几个人做,那不是浪费人力吗。”
马钰笑了:“你看过欧阳修的《卖油翁》吗?”
朱标点头,这篇文章他确实看过。
“那应该还记得‘惟手熟尔’是什么意思吧?”
“一个人只负责制作一个零部件,他就会越来越熟练,效率会越来越高。”
“假如一个人制作一把刀需要三天。”
“那么流水线生产法,三个人三天就能制作七八把乃至更多。”
朱标犹如醍醐灌顶,说道:“原来如此,好一个流水线生产法,难怪秦国能灭掉六国。”
马钰说道:“是的,秦国在生产力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进生产关系,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灭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道:“但是,流水线生产法能够成功,就必须要标准化。”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
“生产出来的刀身宽窄薄厚不一,刀鞘也是大小不一,最后是没有办法组装到一起的。”
“所以秦国人最重视度量衡的统一。”
朱标被绕的有点头晕,思考了好一会儿才明白过来:
“是了,因为他们掌握了流水线生产法,所以意识到了标准化的重要性。”
“因此秦国人更加明白统一度量衡的重要性。”
“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