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没有看到信的内容,但他也能猜到一些,心中极为的愤怒。
他可不像是自己的父亲,对李善长没有额外的感情。
只觉到这位开国第一功臣,实在太过分了。
朱元璋沉默良久,才幽幽的道:
“大明能立国,李善长功劳甚大,不看僧面看佛面,就给他留个体面吧。”
朱标皱眉道:“可若放任他如此,国法威严何在。”
朱元璋叹道:“他身体不适,就让他好生安养吧。”
朱标还想说什么,话到嘴边忽然察觉到不对。
好生安养,也就是说以后不会再让他接触权力了。
这样也好。
于是就改口道:“父亲英明。”
朱元璋转移话题道:“礼部那边的军功也核对的差不多了,过几日咱就大封功臣。”
“典礼的事情,就交由你负责吧。”
“多与陶尚书沟通,这方面他比咱们懂。”
朱标知道他不想再谈李善长的事情,顺着话题道:
“是,我这就去找陶尚书。”
接着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册封大典的事情,很快就拿出了大致章程。
朱元璋才挥手道:“就照此办理吧,咱累了,你下去吧。”
——
且说温寒变的事情。
下朝后很快就传了出去,引起朝野轰动。
首先是官吏们。
之前此事属于机密,且还没有得到证实,大家也只是私下讨论。
现在朝廷当众宣布,并且还得到了刘伯温等人验证。
那就不一样了。
大家开始在各种公开场合讨论此事。
有人认同,有人怀疑,有人直接就认定是假的。
但不论持何种态度,他们都第一时间找到了参与论证此事的官吏,希望能从那些人嘴里得到第一手资料。
那些官吏之前也已经获得了准许,并未隐瞒。
将论证过程一五一十的转述给众人。
这下就连原本不信的人,都有些犹豫了。
莫非温寒变是真的?
如果真的有温寒变,那影响可就太大了。
别的不说,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寒冷期,恐怕皇帝真的会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
而这是大多数官吏都不愿意见到的。
不少人私下已经开始串联,不论朝廷如何变革,大家都要共进退,维护自己的利益。
这一切,朱元璋都看在眼里,什么都没说。
反对变革?
你们先活过财税窝案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