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了表彰。
毕竟论证了温寒变存在,也算是大功一件。
刘伯温因功被提拔为御史大夫,执掌御史台。
听到这个任命,朝堂顿时响起了嗡嗡声。
御史大夫表面看只是御史台的最高长官,实际上担任的是丞相职务。
也就是说,刘伯温成了大明朝第三位丞相。
群臣自然非常的震惊。
区别是,有人高兴,有人愁。
浙东一系,乃至江南出身的官吏,那都是非常的兴奋。
刘伯温也是南方出身的官吏,这是不是意味着,他们的春天要来了。
还有元朝降臣,也非常高兴。
刘伯温也曾出仕元朝,现在位列大明丞相,说明大明不会对他们有偏见。
以后可以放心的工作了。
与之相对应的,淮右系部分人就不开心了。
刘伯温凭什么当丞相?
只是他们都知道朱元璋的性格,不敢明着反对。
只是心里盘算着,怎么给刘伯温一点下马威看看。
不过汪广洋、胡惟庸等人则都松了口气。
御史大夫虽然也是丞相,但排名并不靠前。
对朝政真正具有决定权的,是中书省左右丞相。
他们两个争夺的,就是左丞相之位,最次也得是右丞相。
刘伯温当了御史大夫,就不可能再来抢这个位置了。
对他们两个来说,相当于是排除了一个竞争对手。
心里只有高兴,哪会不乐意。
李善长眉头紧皱,我还没有辞职呢。
任命御史大夫这么重要的事情,皇帝竟然没有和我商量?
这次倒还真不能怪他认不清自己什么的,而是礼法制度规定,任命丞相必须经过其他丞相签字背书才行。
现在他依然是左丞相,这么大的事情皇帝不和他商量。
不但不符合礼法,也完全没将他放在眼里啊。
他自然非常的愤怒。
然而还是那句话,他没有丝毫的办法。
朱元璋可不是什么讲规矩的人,他强行任命丞相,谁都没办法阻止。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李善长彻底变了脸色。
在奖赏过几人之后,大家本以为今天的早朝该结束了。
哪知一位御史上奏,弹劾凤阳皇宫营建贪腐。
“……官吏上下其手,贪墨钱粮无数,连民夫工匠的口粮都被克扣大半……”
凤阳皇宫营造官吏贪腐?
这个弹劾可以说震惊了群臣,这是打皇帝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