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元璋其实很不喜欢马钰吹捧一个垂帘听政的皇后,可一想到温寒变,他就说不出一句反驳的话。
如果大明真的面临汉安帝时期的十年天灾,他巴不得出十个邓绥力挽狂澜。
闲聊了几句邓绥的功劳,和东汉中晚期面临的各种天灾,马钰才接着往下讲温寒变的事情:
“这一轮寒冷期,大概持续到了北周初期。”
“此后气温开始升高,到了唐朝初期,进入了温暖期巅峰。”
“当时的气温高到什么程度呢,吐蕃高原上的千年冻土都融化了。”
“雪山融水带来了充沛的水资源,可以灌溉更多的土地。”
“于是高原上的人口开始快速增加,吐蕃能变成和大唐掰腕子的国家,多得益于此。”
“到了唐朝末期,温暖期过去,下一个寒冷期到来。”
“吐蕃在这一轮寒冷期被彻底击溃,至今都再未诞生强大的国家。”
“北宋初年,气温有一个短暂的小回升,但之后就是一路下滑。”
“南宋初期,杭州西湖都结冰了,甚至出现了岭南荔枝被冻死的记录。”
众人都很是震惊,西湖也能结冰?
岭南那地方可是有名的湿热地带,竟然也能冻死树木。
这气温得降低到了何种程度啊。
朱元璋和朱标想的更多,宋朝顶着寒冷期的压力,竟然也能养活那么多人口。
实在太不可思议了啊。
马钰接着说道:“到了南宋中晚期,持续了将近四百年的寒冰期结束。”
“此后一直到元朝,温度回升到了一个相对温暖的时期。”
“蒙古人能够崛起,其实也要感谢温暖期到来。”
“气温升高,草原降雨增多,水草更加肥美,能放牧更多牛羊。”
“牛羊多了,就能养活更多人口。”
“成吉思汗抓住这个机会,建立了强大的蒙古帝国。”
“不过这些都即将成为过去,到现在为止,这段温暖期已经持续了两百年。”
朱棡松了口气,道:“四百年的温暖期,我们还有两百年时间呢。”
其他人也都是差不多的想法。
两年百,时间宽裕的很呢,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然而,马钰却摇摇头,叹道:
“温寒变加起来八百年左右为一个周期。”
“但温暖期和寒冷期并不是各四百年,而是会有所变化的。”
“如果温暖期长,那么寒冷期就会短一些。”
“如果温暖期短,那么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