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他们自然是嗤之以鼻的。
然而当盐铁论、文学贤良被拿出来,性质就不一样了。
还是那句话,华夏人对历史都非常重视。
最初记录历史的目的,也是为了给后人提供参考经验。
而盐铁论属于古代最重要的经济著作之一,地位是非常高的。
当大家发现,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的时候,就算再傻的人也开始产生了怀疑。
然后就有儒生开始回顾这两年发生的事情。
他们震惊的发现,原来士绅地主们一直在背后捞好处。
远的不说,就上次朝廷用察举制征辟官吏,儒生因为不通实务,大部分被黜落。
可出身士绅宗族之家的人,大部分都被选中了。
后来宋濂提议,可以让儒生去衙门当刀笔吏。
反对最激烈的,就是出身士绅宗族的官吏。
他们的理由也很冠冕堂皇,儒生是清流,怎么能从事低贱的浊官呢。
当时还以为他们是真的为了大义,没想到原来内心打着这样的小揪揪啊。
再仔细扒一扒衙门的刀笔吏,竟然大部分都和士绅地主有关。
破案了。
真正天真的是我们啊。
马上就有人找到宋濂,要求他主持公道。
宋濂也是眉头紧皱,他知道事情有蹊跷,话题起的太快了,怎么看都像是有人在故意散布。
而且十几个大臣的奏疏内容,是怎么传出去的?
答案显而易见……
可真正让他皱眉的是,莫非那帮子士绅地主真的在把我们当枪使?
他先是安抚了那些儒生,然后派人去询问陈泉伊等人。
陈泉伊正被流言搞的内心惶恐不安,没想到自己等人的心思竟然被人给发现了。
他自然也能猜到,这事儿十有八九是皇帝的手笔。
可知道又能如何,难道还能去找皇帝质问?
其实对此他心里也非常委屈,你们这群儒生太不知好歹了。
等你们当了官,自然是要钱有钱要地有地,不就和我们一样成了士绅了吗。
你们怎么能被皇帝给挑拨呢?
咱们不是说好的,一起要求皇帝善待士大夫吗。
面对宋濂的质问,他不得不亲自登门解释。
误会,一切都是误会啊。
宋濂可不会轻易被他忽悠,冷冷的道:
“既然是误会,那明日就随老夫一起上书,请求陛下重开科举。”
陈泉伊支支吾吾的道:“啊这……下官前几日才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