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忠、常遇春自然也知道他在借古喻今,都假装没有听到。
心里对马钰已经叹服,这胆子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关键上位还真忍了,一点都没有爆发的意思。
这小子以后是个人物啊。
不对,现在已经是个人物了。
毕竟这边人多,马钰觉的还是得给朱元璋留点面子,免得他绷不住真爆炸了。
所以只是暗暗的点了一下,并没有多言,接着往下说道:
“现在我们来说说突厥。”
李文忠终于忍不住插话道:“羌人和鲜卑呢?”
马钰回道:“羌人不过是趁着东汉虚弱,才蹦跶了百十年而已,放在历史尺度不值一提。”
“鲜卑属于渔猎和游牧的结合体,这个等会儿我们说渔猎族群的时候再说。”
李文忠点点头,不再说什么。
马钰继续说道:“突厥比匈奴强的地方就在于,他们从汉人这里学走了部分技术。”
“比如马鞍、马蹬、马蹄铁等等,所以他们的骑兵更加强大。”
“然而在制度上,他们比匈奴也强不了多少。”
“唐朝击败突厥,靠的就是制度优势和更加强大的综合国力。”
“首先说说制度,前面我们说过,中原王朝拥有完善的制度,可以让士兵无后顾之忧作战。”
“而匈奴和突厥都不具备这种情况,所以士兵普遍怯战,只擅长打顺风局。”
“这也是为什么,双方在技术上都是九十五分。”
“但在实际交战中,唐军往往能以少胜多,击败突厥骑兵的原因。”
“包括后面唐朝打薛延陀等部,其实都是这种情况。”
“颉利可汗其实也察觉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就采用了赵德言的建议,准备模仿中原改制。”
“只是颉利蛮夷之辈,压根就不懂这些东西。”
“而他信任的赵德言也是半桶水,只会生搬硬套。”
“他们的改制,根本就没有考虑到突厥的实际情况。”
“不出意外的,改制遭到了集体反对,让突厥陷入了权力内斗之中。”
“铁勒、薛延陀、契丹等部落,更是直接反叛,加入了唐军阵营。”
“雪上加霜的是,也就在这两年气候突变,草原连续遭遇寒冬实力大损。”
“唐朝这两年也遭了灾,但中原王朝家底更厚,这点灾害影响并不大。”
“唐太宗敏锐察觉到突厥内部生乱,于是在贞观四年发动了总决战,一举击溃突厥主力,并活捉了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