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权贵家族内部学堂,也只教授贵族子弟。”
“而孔子开办的私学,不论出身高低贵贱,只要来拜师都能学。”
“从此,知识走入民间,所有人都有机会学习。”
“为后续的百家争鸣和文化大兴,奠定了基础。”
“其三,他把之前贵族的礼仪普及开来,使之成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准。”
“君子以前指的是贵族,而现在君子成为了一种修养,一种境界。”
“只要个人的学识品行足够,人人都可以是君子。”
朱标再次点头,这一点算是老生常谈,他作为宋濂的学生自然很清楚。
马钰深吸口气,说道:“以上都只是前提条件,是儒家诞生的社会环境。”
“现在我们来说说,孔子和儒家的关系。”
朱标精神一振,其实到了这会儿,他已经有所猜测,但还是想听马钰的解释。
“孔子虽然也是士,但他既不是司徒之官,也不是儒者。”
“甚至他差点连士的身份都失去了。”
朱标点点头,这个事情他倒是知道,宋濂给他讲过。
孔子十七岁时,赴鲁国大夫季孙氏举办的士族子弟宴会。
却被季府管家阳货所拦,他还嘲讽孔子已经不是士了,没有资格进入府中。
孔子黯然离去。
“孔子的学问,为失去前路处于迷茫之中的‘士’,指明了前进方向。”
“如果有机会进入朝堂,就施展自己的才学,为国为民效力。”
“就算终生都没能出仕,在乡野间教书育人影响一方百姓,也不失为君子。”
“于是,他的思想迅速在士人阶层传播。”
“学习了孔子思想的士人,开始以儒生、儒士自称。”
“将自己这个群体称为儒家,将孔子的学问称之为儒学。”
“所以,事实上孔子和儒没有半文钱的关系。”
“他也不会认为自己是儒,更不会认为自己的学问是儒家之学。”
朱标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受教了。”
马钰继续说道:“现在说完了儒家的产生,我们再来说最初的问题。”
为何朱元璋采用了偏向于儒家的礼法,儒生们就这么兴奋,纷纷支持大明了呢。
“其实问题并不复杂,虽然有一部分人,确实是认同孔子的学问,才以他的门徒自居。”
“但大多数士人尊崇他,不过是为了利益罢了。”
“他们将孔子的学问当成了敲门砖,当成了获取利益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