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两广、云贵等地,还都在元朝的统治之下。
要真论实际控制的土地,新生的大明远不如元朝的地盘大。
说白了,他还不是后来乾纲独断的洪武大帝,必须要照顾群臣的想法。
最终这件事情不得不暂时搁置。
但这件事情远未就此结束,朱元璋发现经此一事后,群臣似乎更爱提意见了。
更准确说,是更喜欢反驳他,教他如何做事情了。
就连李善长都是如此。
反倒是刘伯温,态度愈发的恭谨,处处维护他的权威。
朱元璋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内心非常的愤怒,立即做出了回应。
提拔杨宪为中书左丞,调汪广洋入京担任中书参知政事。
同时还给告病的宋濂‘知制诰’一职。
知制诰就是书写圣旨、诏书的权利,典型的位卑权大。
如果说这种种任命,只是为了完善中枢各机构,还算是正常操作的话。
那后面的操作指向性就非常明显了。
尤其是杨宪(杨希武)正是被李善长弹劾罢官的杨希圣的兄长。
把仇人放在中书省眼皮子低下,其目的不言而喻。
当有人再次参李善长羞辱大臣的时候,朱元璋没有再给他留面子。
当然也没有当众训斥他,仅仅是罚俸三个月。
可即便如此,这一系列变动联系在一起,大家都知道皇帝的意思了。
分李善长的相权。
李善长脸色铁青,却也只能接受。
浙东派系还没来得及高兴,朱元璋转手就给了他们一记耳光。
数位官吏或被罢免或被下狱,用的理由还和马钰有关。
陷害马钰杀人的江宁县县令,就是浙东派系出身。
这并不奇怪,朱元璋有意扶持浙东派和淮右打擂台,肯定要给他们一些重要位置的。
江宁县是应天下辖的大县,交给浙东派系的官吏,正好可以用来牵制中枢的李善长等人。
等到马钰案爆发,这个县令被下狱。
浙东派自然不会轻易就放弃他,暗中出力保了他一手。
他在监狱里声称自己什么都不知道,是被下面的人哄骗了。
查办此案的捕快等人,也都一致声称县令不知道这事儿,都是他们所为。
于是那个县令就被判了个失察之罪给放了出来。
只是他的江宁县令也当不成了,只能外放。
目前正在京中候补。
朱元璋就以重新调查此案为理由,将那个县令抓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