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帘。
作为一个读书人,看到这几个字,怎么可能会无动于衷呢?
就好比没有圣学的时候,有一本书叫《圣人书》,你什么感想?
什么人这么狂,敢自称是圣人?
同样,一个官僚。
在这样一个皇帝缺钱到世家明着买官,都还要给他叫好的时代,有人写了个策论,名字叫:《国富论》。
那当然只能有一个感想——狂!
………
贡院的钟声,敲响了。
这一场科考,就这样结束了。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如释重负的。
同样,对于绝大多数来说,接下来就只能够看运气了。
三千个人,录取三十个。
本就是在秀才里百里挑一的人才,现在又要在举人里,再百里挑一一下。
当然,有些人还是很有底气的。
考完就知道,自己的策论水平相当之高。
王水山从贡院出去后,整个人的心情,都是放松着的。
这时,一名同期的举人跟他走到了一起,有些拿捏不准的问道:“水山,这次策论,你怎么写的啊?”
谈及于此,他抬起手指,相当自信的说道:“开源,开源,还是开源。”
“何意?节流不行吗?”听到这个,一旁的某个举人凑了过来,相当较真的问道,“这题目里,可是将节约公帑列到了第一位,难道写这个是偏题,赚不到财税吗?”
一有人对答案,周围很快便围了更多的人。
纷纷参与其中。
“节约公帑自然是能够赚到,但这个题目,明显是要如何能够赚到更多的钱。”有人接话道。
“可是,那些能够赚到更多钱的举措,不妥啊……”
“不能太顾及阅卷者的心情了,去年的乡试,你难道没看过范卷吗?”
“可是,科考从来都没有这么尖锐过……”
“时代要变了,这位大人。”
“水山,你说。”王水山旁边的举人朋友知道他思想比较深刻,再加上在户籍吏的位置上干了一年,很有政治经验,遂继续道,“何为开源?”
“《屯田策》这样的文章,那就是开源!”
相当笃定的,王水山成为宋时安的拥趸。
而身旁的一些举人们,其中一部分,也缓缓点头。
他们,就是没有偏题的。
在这时,孙谦等亚元也走了出来。
依旧是分成两拨人,范无忌高云逸一批,孙谦等人一批,不愿合流。
“此次策论以谦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