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的辞藻、高妙的赞誉层出不穷,东一句“字字珠玑”,西一句“立意高远,非凡俗可比”,宴会厅内气氛热烈而又融洽。
然而,被安排在角落的薛皎月,低着脑袋,反反复复看过面前这页所谓的“珍品”,秀气的眉头微微蹙起,眼眸中流露出几分不解与茫然。
这……真的有那么好吗?
这辞藻分明过于堆砌,华丽到令人感觉是在刻意造作。
所说的道理也浮于表面,空泛得很。
她知道青山湖主人,望京之中,怕是少有人没看过《琳琅记》。
可是《琳琅记》文字朴实真挚,故事娓娓道来,着实触动人心。
相较之下,手中这页被众人交口称赞的文字,倒显得有些名不副实,甚至不像是同一人所作。
“不知薛姑娘有何高见?”
长宁郡主的声音冷不丁地响起,目光精准地投注而来。
薛皎月猛地回神,无措抬头,正对上长宁郡主带着审视的眼睛。
“方才瞧见薛姑娘看得甚是认真投入,想必是沉浸其中,别有一番感悟体会吧?”
长宁郡主的语气中,带着一股不容回避的意味。
薛皎月下意识地看向坐在上首的袁氏。
然而袁氏只是端着茶盏,面色平静无波,看不出丝毫情绪,既没有出言提点的意思,也没有任何暗示。
薛皎月的心轻轻一沉。
倒是不意外,国公夫人本就不喜欢她,又怎么会帮她呢?
她抿了抿唇瓣,思绪流转。
按照常理,这种时候最稳妥的做法便是随波逐流,大家怎么说,她便怎么说,这样总不会出错。
可是薛皎月实在说不出违心的话。
回想起方才,王妃嫂嫂特意拉着她的手,温柔却坚定地叮嘱她:“不必过分紧张,也无需刻意讨好。待会儿见了人,大方得体即可。心里怎么想,便怎么做,自然些就好。”
言犹在耳,带来温柔而又坚定的力量。
“薛姑娘这是没听见?”
长宁郡主见她不语,又出声催促了一句,眉宇间已隐隐有一丝不耐。
众人的目光纷纷聚焦在她身上,带着好奇与探究。
薛皎月深吸口气,仿佛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她再次抿了抿唇,抬起眼,声音虽然不大,却清晰地说道:“小女愚见,只觉此文辞藻虽极尽华丽,却似有些刻意雕琢,反失了自然真趣,远远不及《琳琅记》那般浑然天成。而且此文所言之志,似乎过于追求高渺玄远,反而让人觉得有些难以触及。”
她